【摘 要】
:
目的: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病率高,且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约为正常人的5倍。故房颤患者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以预防脑卒中发生。90%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位于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由于部分房颤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长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病率高,且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约为正常人的5倍。故房颤患者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以预防脑卒中发生。90%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位于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由于部分房颤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亦或在服用抗凝药过程中发生致命性出血或卒中,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为替代口服抗凝药预防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新策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或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仅有少数大的电生理中心具有在此条件下开展此类手术的条件,且此类手术耗费较大。本中心创新性采用了在局麻下进行、仅依靠X线引导的“极简术式”完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但目前国内仅有较少此类研究结果报道,仍缺少该术式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数据。本文旨在观察“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行左心耳封堵术房颤患者(包括一站式手术中使用“极简术式”植入封堵器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术中、术后随访资料。通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研究对象79例,并根据术中使用X线引导或心腔内超声引导,将研究对象分为X线组(50例)和ICE组(29例)。术中观察并记录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封堵器脱落导致栓塞、空气栓塞、血栓栓塞、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封堵器残余分流以及股静脉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等)等。记录封堵器植入的成功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全因死亡、大出血、残余分流以及封堵器相关血栓(Device Related Thrombus,DRT)、血栓栓塞、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血栓栓塞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以及外周动脉栓塞。于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每次随访时通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和心脏CTA检查,观察残余分流及DRT等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有83例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剔除手术未成功者,共纳入79例患者,将其分为X线组(50例)和ICE组(29例),设备植入成功率为95.2%。两组围术期均未发生封堵器脱落栓塞、空气栓塞、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分别为X线组1例(发生率2.0%),ICE组1例(发生率3.4%)。X线组3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后造影提示存在少量分流(发生率6.0%);ICE组2例患者术中心腔内超声提示封堵器释放后存在残余分流(发生率6.9%),1例残余分流<1mm,1例残余分流1-3mm。共发生4例股静脉穿刺部位出血,分别为X线组3例(发生率6.0%),ICE组1例(发生率3.4%),经压迫后出血停止,未出现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术后1个月随访时发现术中5例存在分流的患者,仅2例患者仍有少量残余分流(﹤1mm),其余3例残余分流消失,无新发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时行心脏CTA检查发现仍有1例残余分流(﹤1mm),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全部消失。术后1个月X线组1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2.0%),该患者既往有卒中病史,经正规住院治疗后,预后良好,未见致残性脑梗死后遗症。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0,未见封堵器相关血栓、TIA及外周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封堵器植入成功率高,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长期随访安全性良好,残余分流、DRT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术式。但本研究仅为单中心、小样本、短时间的观察性研究,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结论。
其他文献
目的:成人在关系中是否有安全感,可能反映了他在儿童期的依恋体验,童年期创伤可能是造成成人不安全依恋的重要原因。探究抑郁症患者童年期创伤与成人依恋的关系及自尊是否在抑郁症患者童年期创伤和成人依恋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减少抑郁症的患病率,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方法:随机挑选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20-30岁之间符合研究条件的抑郁症患者120名,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童年期创伤量表
目的:用3shape口内扫描结合锥形束CT(CBCT)扫描测量牙列缺损患者拟种植区牙槽嵴顶牙龈厚度,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一种更精确无创的牙龈厚度的测量方法,为后期种植手术及上部修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数字化牙支持式导板种植患者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20-70岁,平均44.21±14.04岁。所有患者进行CBCT拍摄及3
目的:观察应用数字化技术引导自体块状骨移植的骨增量成骨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2019年7月—2022年5月期间至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治疗的5例因外伤、拔牙、囊肿等术后导致的美学区骨量严重不足的病人,年龄范围在22-66岁之间,平均年龄42.48岁,其中男性3人,女性2人。上颌骨根尖周病3例,面部外伤2例。术前患者拍摄口腔CBCT,根据影像学资料决定采取自体块状骨植骨方案。首先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目的:本研究希望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和Westernblot实验探究SIK2和BRAF与PTC恶性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经过手术病理诊断明确为PTC患者207例,所有的病例均
目的:在成人尸头上模拟经迷路入路至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 region,CPA),对手术涉及的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和测量,掌握此入路上相关结构的特点。为临床上处理该部位的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17例单侧国人成年干性头颅标本,对涉及迷路入路的相关骨性标志如星点、Henle嵴(Henle ines,Henle sp.)、弓状隆起、内耳道口、前庭导水管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谱分析技术(GEP)在原发灶不明肿瘤(CUP)患者病理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分析其预后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75例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36例)和江苏省肿瘤医院(39例)就诊并确诊为CUP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为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组和未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组,用SPSS 26.0统计数据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基因表达谱报告结果
目的:探索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1,HMGA1)在常见肿瘤(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及肝癌)患者外周血与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及常见肿瘤患者外周血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d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健康体检者及不同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HMGA1的表达量
目的:研究多巴胺(dopamine,DA)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MN外周传入和下行激活通路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和LTP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以探讨DA在MN对运动控制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 d龄)制备脊髓切片,对离体脊髓切片MN进行细胞内记录,观察DA对电刺激同侧背根(ipsilateral dorsal
脑梗死属于藏医“隆滞布病”范畴,也是白脉病的一种,其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隆血失衡,或兼有赤巴和培根的紊乱,侵及白脉,致偏瘫、言语不利等症状,临床分为隆型、血型和隆血型。治疗上通过起居、饮食调摄、外治、药物及咒语冥想疗法调节隆血功能,兼顾赤巴和培根,恢复三因素间的平衡,以改善隆滞布病的症状。外治法包括涂制、药浴、火灸、放血、罨熨疗法,内服治疗以丸药为主。用药原则是据证选药和循时服药,是藏医治疗隆滞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