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技术创新、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然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性难题。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外部竞争压力倒逼和内部利润动力驱使的驱动下,也纷纷开始试水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然而,商业银行的“试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成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拦路虎”。在此背景下,如何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风险管理理论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框架。在其指导下,结合传统的贷款管理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确定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动态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固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应该引起重视,如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尽合理、内部信用评级体系针对性不强、贷款风险定价机制不科学、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等。经过客观的分析,文章认为,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由宏观环境、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自身共同造成的。最后,文章结合理论和实际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五大对策:改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构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设计并完善中小企业贷后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针对每项对策本文给出了可供实际参考的具体措施,如本文认为在我国当前的信用状况下,鉴于商业银行还难以建立起准确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所以文中明确提出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打分卡模型,并列举具体案例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