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工厂化育苗及关键生态与鲎河豚毒素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进行中国鲎工厂化育苗和关键育苗生态因子对育苗影响的研究,并进行了中国海域鲎河豚毒素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养殖场育苗车间进行中国鲎工厂化育苗,详细观察中国鲎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果发现:随着胚胎的发育,鲎卵的直径与重量增长明显,且中国鲎胚胎各发育阶段的体重(W:g)与直径(D:mm)呈显著相关,关系式为:W=0.696D2.8394(R2=0.9926,P<0.01)。2.中国鲎工厂化育苗过程中,育苗用7对鲎,前5对中国鲎产卵次数较多,一般5-6次(平均5次),产卵量一般11000个以上,最多可达16310个。后2对中国鲎产卵次数减少(3-5次,平均4次),产卵量减少,一般7954个以下。整个育苗,中国鲎最大单次产卵量达7320个;7只鲎共产卵78290个,育出中国鲎幼苗约70461只。每对鲎平均产卵4.71次,平均单次产卵量2370.92个,平均单只鲎产卵量11184.29个;平均蜕壳率92%;平均孵化率90%。亲鲎的产卵量与体重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2.5-4kg的雌鲎重量与产卵量之间线性关系明显(y=4968.3x-22009,R2=0.984),4kg以上鲎的体重与产卵量之间线性关系不明显(R2=0.5828)。3.底质环境对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鲎胚胎在水面篮子里,胚胎发育速度最快,蜕壳率和孵化率最高;盆子里的次之;沙里的最差。在不同粒径沙中发育的胚胎,以粗沙(粒径0.5-4mm)中的胚胎发育速度最快,蜕壳率和孵化率最高;中等粗沙(粒径0.4-2mm)次之;细沙(粒径0.1-0.2mm)最差。4.通过人工授精取得受精卵,在0℃、5℃、10℃、15℃、20℃、25℃、30℃、35℃、40℃9个温度梯度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温度下的中国鲎胚胎发育的状况,结果发现:30℃和35℃两个温度下的胚胎发育及孵化最快。把已经蜕掉第一层壳的中国鲎胚胎分别放在23℃、25℃、27℃、29℃、31℃、33℃、35℃、37℃8个温度梯度下培养,观察不同温度下的中国鲎胚胎发育的状况。结果发现:29℃的中国鲎胚胎发育最快,直径和重量也增长最快。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中国鲎和圆尾鲎体内的河豚毒素,结果发现:用0.05mol/L NaH2PO4-0.05mol/L Na2HPO4(pH=6.8)以及庚烷磺酸钠离子对5mMol做流动相明显优于醋酸流动相,是河豚毒素检测较为理想的流动相。河豚毒素在波长200nm有较为显著的吸收峰,是检测河豚毒素较为理想的波长。同时发现:圆尾鲎体内含有较多的河豚毒素;中国鲎体内也含河豚毒素,只是量很小,未达致人死亡的程度。所以导致食鲎中毒主要是食圆尾鲎中毒。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最近,各大网站疯传的《哈佛凌晨四点半》,经哈佛大学在读生李柘远的调查被证实为纯属捏造。其实无需考证,稍微动脑子想想就能发现这是篇漏洞百出的鸡汤文。苦学到凌晨四点半,不仅违背了人体机理运行规律,而且严重不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可为什么这样一篇“鸡汤文”迷倒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呢?推其本因,是因為它迎合了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价值观念,“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
期刊
学位
<正>2016年11月20日,主题为"转型升级服务基础"的上海金泰"第四届产品展示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展会有40余款实物整机装备集中展出,包括"全新底盘、全新配置"的SD/SH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