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通过对利川福宝山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记录到两栖动物25种,隶属2目9科14属;爬行动物33种,隶属2目11科27属,分别占湖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种数的54.35%和56.90%。其中,两栖动物中东洋种20种、古北种1种、广布种4种;爬行动物中东洋种24种、广布种9种。说明了该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主要以东洋界区系成分为主。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1种,湖北省省级保护野生动物22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3种,列入“ICUN濒危物种名录”有滑鼠蛇(Ptyas mucosus)1种。在福宝山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文献,分析了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类型、生态类型的多样性、资源类型和利用现状,评价了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生态类型多样性因生境、海拔不同而异,两栖动物中静水型的多样性最高,流溪型最低;爬行动物中灌丛石隙型最高,住宅型最低。垂直分布可分为下带海拔900~1200m、中带1200~1400m、中上带1400~1600m和上带1600~1800m以上。用Shannon-Winener、Greerberg多样性指数和Pielou、Hurlbert均匀度指数测定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福宝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十分丰富(两栖动物属的H′=2.2065、种的H′=2.9836;爬行动物属的H′=2.9103,种的H′=3.3008),爬行动物属、种的H′都分别高于两栖动物属、种的H′,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属间多样性较高。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福宝山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爬行动物G-F指数高于两栖动物G-F指数,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属间多样性较高。从物种组成分析,本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1种,占保护区内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4%;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总种数的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