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以来,虽然全球合作并采取了各种对抗艾滋病的措施,但它还是以难以遏制的速度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它所引起的危害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HIV侵染宿主细胞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即吸附与融合)开始,经过脱壳、逆转录、整合、基因表达及其产物修饰和子代病毒的装配和释放等过程完成其生命周期。理论上,每个步骤都可成为抗HIV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干扰HIV的复制。但实际上,目前抗HIV药物的研究重点仍然聚焦于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及病毒吸附融合等几个靶点。至今已有20种抗HIV药物,分属于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膜融合抑制剂,而其它靶位尚未有抑制剂上市。疫苗的研究在近几年内难以突破,因此抗HIV药物仍是防治HIV感染的主要措施。尽管HAART疗法成功地降低了AIDS的发病率和患者的死亡率,但病毒易产生耐药,药物的毒副作用大。HIV感染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体内CD4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CD4/CD8比例下降,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破坏,最终引起机会性感染。因此增强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是治疗艾滋病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趋势在联合治疗中增加免疫药物如白介素2和干扰素等,但出现毒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不断寻找和研究开发高效低毒廉价的新型抗HIV药物非常必要。中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多功能、多成分和结构多样的特点,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与现有的抗HIV药物协同用药,提高疗效。有些传统中药在临床试用,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为开发新药和寻找新有效成分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从中药中筛选寻找治疗AIDS药物是一个有希望的重要途径。 丹参是唇型科鼠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的传统中药,尤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用。中药丹参功能多样,药理活性广泛,成分复杂。经我室多年的研究发现,丹参水溶性具有抗HIV的功效,体外抑制HIV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对蛋白酶抑制作用很弱,在细胞培养内抑制细胞病变和AZT敏感和耐药HIV的P24抗原表达,口服抑制小鼠白血病感染小鼠脾肿大和猴艾滋病毒(SIV)感染猴血清病毒滴度,有诱生干扰素的免疫促进作用。但除已分离紫草酸、紫草酸B、迷迭香酸和迷迭香酸苷等证明有体外抗HIV IN活性,其活性成分至今尚不清楚。 本研究以丹参根粉为原料,水提,大孔吸附树脂过柱,醇水洗脱,以抑制HIV-1RT和IN活性为检测指标导向提取分离,辅以硅胶板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分析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改进提取分离方法,获得总有效部位T6,收率为5.19%±1.55%,检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