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农村土地流转的持续升温,广大农民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权益诉求不再单单局限于满足其自住,对利用宅基地使用权获得资本性财产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农民私下隐性流转交易宅基地现象层出不穷。我国现行有关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立法严重滞后,相关规定也是以政策性文件为主,效力层次不高,尤其目前宅基地流转市场很不完善、流转管理很不规范,严重制约农村社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新的渠道,这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理性人”假设、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为指导,对建国至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发展变迁的历程进行总结,研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成因,重点剖析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内外部因素。同时结合信阳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当地宅基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现行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法律政策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重大机遇。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能有效联通城市资本、金融资本与农民资产,有利于农民创造资本性财产,推动城镇化的建设。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信阳市部分农户已经流露出流转宅基地使用权的意愿。但由于农户权属意识不明晰、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造成当地目前宅基地流转比例还不高,农村宅基地粗放利用现象较严重,流转交易处于一种隐性、不合法、不规范的状态。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立法体系建设,明晰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明确界定流转的条件、范围、形式,探索宅基地有偿取得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明晰产权,建立合理有效的宅基地价格体系和分配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规划管理及流转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