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DHS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3月到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抽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DHS治疗组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共70例,男28例,女42例;年龄71~102岁,平均82.0岁。骨折类型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40例,Ⅲ型31例,Ⅳ型23例,Ⅴ型4例,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所有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0.5~5年,所有病例均未感染。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用spss10软件进行分析,DHS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35<0.05),术中出血量DHS组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床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早于DHS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0.01),有统计学意义。DHS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7.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90.0%,并用spss1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所得的X2=0.995,p=0.802,p>0.05,所以两种手术方式对骨折术后远期效果影响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的40例DHS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14例,占35.0%,而随访的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4例出现上述并发症,占13.3%,用spss1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所得的X2=4.213,P=0.04<0.05,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DHS组有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5例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现侧板断裂,1例术后14个月发现螺钉退出,1例分别在术后8个月发现螺钉从股骨头外上切割,侧板断裂和退钉的患者予以取出内固定物,2例出现髋内翻,因对患者行走影响不大且患者均为高龄,未再行手术,1例切割股骨头及1例股骨不愈合的患者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无术后脱位、假体松动、再骨折的患者,无髋部疼痛的患者。结论:与DHS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其近期疗效满意,可使患者早期下床负重,早期恢复患者伤前活动能力,明显减少卧床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