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也是医疗中的难题。目前认为游泳运动(水温35℃)不但可以预防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发生,而且对己发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起到治疗作用。冷水(温度低于26℃以下)与室内温度大致相同,相对于低温、温水来讲,取材便捷、经济低廉,但冷水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病变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研究。本实验将探讨海水与淡水放置于室内,其水温恒定,糖尿病大鼠经过冷水(水温20℃左右)游泳训练后对外周神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以及海水和淡水对其的影响有无差异,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5只健康的SD雄性大鼠,体质量在250±20g,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A组,余采用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糖尿病模型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B)组,海水游泳(C)组,淡水游泳(D)组,每组10只。其中C、D两组糖尿病大鼠进行冷水游泳运动,C组大鼠置于海水桶中(海水取自大连医科大学海岸边),将D组大鼠置于自来水桶中,水深均为50cm,待大鼠游到疲劳状态时,将其取出擦干,并用远红外取暖器进行保暖20分钟。每周连续训练5次,休息两天,训练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进食、饮水量以及情绪变化等,分别于第4周、第8周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和尾神经传导速度(CNCV),并观察第8周运动结束后各组大鼠尾神经的结构。结果:平日观察A组大鼠精神状态好,毛色有光泽,进食、排便正常。B组大鼠逐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毛发脱落、性情急躁、拉尾排便等症状。C组、D组大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但较B组明显量少。第4周与A组相比,B组空腹血糖升高、体重降低、CNCV减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C组、D组空腹血糖升高、体重降低,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CNCV无显著变化(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空腹血糖降低、体重增加、CNCV增快,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C组、D组之间相比,空腹血糖、体重和CNCV无显著差异(P>0.05)。第8周与A组相比,B组空腹血糖升高、体重降低、CNCV减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C组、D组空腹血糖升高、体重降低、CNCV减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相比,C组、D组空腹血糖降低、体重增加、CNCV增快,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 C组、D组之间相比,空腹血糖、体重和CNCV无显著差异(P>0.05)。第8周在电镜下、光镜下观察各组尾神经神经纤维髓鞘变化。光镜下可见A组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紧密,髓鞘完整。B组神经纤维间隙扩大,可见髓鞘脱失明显,并伴有空泡变性。C组和D组神经纤维间隙扩大,髓鞘完整,局部出现蓬松,可见轻度髓鞘脱失。电镜下A组有髓神经纤维轴膜完整、清晰,轴浆内可见神经丝和线粒体,髓鞘质膜层多呈同心圆排列,紧致有序。B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发生变性改变,整个髓鞘形态变异,弯曲、扭转,轴索肿胀。轴浆内神经丝增多,线粒体肿。C组和D组可见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部轻度脱髓鞘改变,局部肿胀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皱缩。结论:糖尿病大鼠在冷水游泳训练中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减少体重下降,并可以预防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发生,而且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发展起到延缓的作用。但本次实验海水组与淡水组对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体重和外周神经病变方面影响未见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