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底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美国甚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学术界多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归咎于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效应,同时这场危机还暴露出监管机构监管不力、金融机构资本质量不达标、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潜在的问题。高杠杆成为众矢之的。2010年11月12日,在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参会各国签署《巴塞尔协议Ⅲ》,承诺对金融杠杆进行严格监管,杠杆率与资本充足率成为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其杠杆率监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监管当局于2011年6月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要求从2012年起银行年度报告必须披露杠杆率,并于2015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开始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率进行严格监管。实行杠杆率监管可能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杠杆率水平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内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6年间的杠杆率数据及相关财务指标值,首先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杠杆率水平有个纵向方面的认识。从2006到2016年的纵向数据可以看出,所选样本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均值从3.14%增长到5.89%,总体来说有所上升,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普遍高于监管要求。从不同类型银行横向比较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均值从2006年的4.7%上升到2016年的7.13%,非国有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均值从2006年的2.10%上升到2016年的5.43%,国有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明显高于非国有商业银行。这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能力完善,证券化产品和表外业务比重相对较低,不像非国有银行那样大力发展创新业务模式,故而其杠杆率高,杠杆化程度相对较低。其次,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方面,本文借助Camels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求出各家银行的综合绩效得分来进行纵向比较。将量化后的经营绩效得分作为被解释变量,把杠杆率、杠杆率波动程度作为主要解释变量,进行面板数据回归,通过数据及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并做出相应的解释。本文的创新之处:(1)本文在对“杠杆率”的定义上不同于现有文献直接用杠杆倍数作为解释变量的方法,而是采用201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定义的杠杆率。本文借鉴Bezemerand Zhang(2014)对信贷周期的认定,以LRit表示银行i在第t年的杠杆率,通过HP滤波法求出其周期值LRit,对其结果取绝对值来表示杠杆率的波动。(2)为更加全面的测量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本文采用Camels评价方法对绩效进行测度,涉及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流动性,并加入风险控制变量。本文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杠杆率水平和杠杆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效应。为研究杠杆率监管的政策动因,本文继续选取Z-SCORE(Z)作为被解释变量,得出杆杆率水平上升能提高商业银行的Z-SCORE值,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为保证结论的稳定性,本文引入代表商业银行类型的虚拟变量dull进行回归,得到的结论与总体回归结论一致。实证结论与本文理论部分数据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相符,此结论基于现实情况和经济学理论都能得到有效的解释。本文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针对杠杆率水平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首先,从监管层面来说,(1)建立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的杠杆率监管标准;(2)针对不同类别商业银行杠杆率进行差异化监管;(3)净化金融市场环境,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其次,从银行层面来说,(1)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途径;(2)银行要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的金融创新;(3)商业银行应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增加低资本消耗型业务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