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了苯二胺、氨基苯酚、甲氧基苯胺三个系列,以及对苯二酚、1-萘胺等单体,在二氧六环-水混合介质中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催化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进行了不同底物的室温酶促聚合,并以邻苯二胺为底物考察了溶剂用量、pH值、作为氧化剂的双氧水用量等条件对聚合物收率的影响。首次系统探讨了具有双官能团底物在酶催化聚合中的反应规律,并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主要结论如下: 1.以邻苯二胺为底物对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随着溶剂用量减少,单体浓度增加,收率有了较大提高,而分子量无太大变化,分布略有加宽;在pH6-7的范围内,随pH值变化,收率和分子量变化不大;随着双氧水用量的增加,聚合物收率大幅度提高,而与此同时,分子量只有较少的增加。 2.利用核磁、红外、紫外-可见吸收、GPC等手段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结构表征,在双官能团存在的情况下,聚合物仍以线性链结构为主,但是由于多个可能结合位点的存在,聚合物具有混杂的链单元。 3.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热性能与电性能表征,在材料学意义上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数据。其中,至少有四种聚合物可以确定具有电活性。聚对氨基苯酚具有良好的可逆电氧化还原活性,掺杂后的电导率测定尚在测定中;聚对苯二胺电化学氧化还原不可逆,所以用HCl掺杂后尽管初始电导率达到了半导体的范围(10-3数量级),但却很快衰减。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与传统方法所得到的聚合物相比较,发现由于其混杂 的链结构导致共轭结构不能有效扩大,从而引起在性能上的 -较大差异。 5.依据上述结果,对酶催化的聚合机理、活性、选择性 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本研究利用酶法聚合得到了一系列芳香胺、酚类衍生物的 聚合物,并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通过与 传统方法所得到的聚合物相比较反馈的信息,探讨酶的活性、 选择性与催化机理,为进一步利用这一新方祛设计合成结构 规整的线性全共轭聚合物提供了思路与实验依据,为最终获 得具有特殊光电性能的新型材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