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革命老区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根。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老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受自然、历史、交通等多方面影响,老区发展比较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社会组织是联系社会帮扶资源与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应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精准帮扶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老区扶贫。教育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脱贫的有效措施,能有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教育扶贫应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那么社会组织应如何参与老区教育扶贫呢?有什么实践经验?具体实践中存在哪些难点问题?其原因出自哪里?有何优化对策?围绕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公共管理学角度,以参与式治理理论和第三次分配理论为主要理论工具,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H省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为例,对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做个案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的实施成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难点,产生这些难点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优化对策。研究发现: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存在以下三个实践难点:一是募集善款难;二是精准资助对象难;三是有效运行项目难。通过对此个案进行剖析透视,本文发现产生这些难点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内部原因是L基金会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能力不足;外部原因是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保障有限。最后,立足公共管理知识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社会组织参与革命老区教育扶贫提出两项优化对策:一方面应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