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日渐复杂,因企业可控风险失效而导致资产损失的事件频繁发生。为了防范企业风险,减少不必要损失,市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中央企业资产的特殊性,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仅是市场,国家也逐渐开始高要求中央企业内部控制。2013年,在提示退市风险预警的63家上市公司中,中央企业共17家,占比27%,地方国有企业共14家,占比22%,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各方质疑。2006年6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国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旨在加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控制。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14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首先,本文从企业审计、企业管理、企业效益三个层面界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分析了国有持股比例和人员薪酬制度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其次,本文采用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法,结合前文界定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选取了16个财务指标,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选取63家深市主板上市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数,并建立4个面板数据模型,运用描述性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影响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实证主要结论是国有控股比例、管理层薪酬水平和职工薪酬水平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国有控股比例越高,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越低;管理层薪酬水平越高,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越低;职工薪酬越高,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越高。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优化中央企业股权结构,积极推进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市场化中央企业管理层任职形式,增加中央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合理规划中央企业薪酬激励政策,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