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现代主义多产女作家,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极大关注。她毕生笔耕不辍,向她的读者奉献了大量的小说、短篇、散文随笔和文艺批评,每部作品无不闪烁着这位女作家思想的精髓和光辉。她的独特、伟大、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对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伍尔夫将文学艺术的创新视为一生为之努力的事业,力图使自己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尽善尽美。伍尔夫与她同时代的现代主义代表乔伊斯、福克纳、普鲁斯特、艾略特等人齐名,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这些男作家更有影响力。在她的诸多长篇小说当中,《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海浪》等无疑已成为意识流名篇,成为众多批评家研究的范本,然而,她的最后一部同样富有创造性的小说《幕间》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的目的在于重申《幕间》在伍尔夫的众多小说中的地位,同时强调《幕间》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通过对小说本身的细读和分析,并结合小说成书时,即二战时期的时代背景,揭示伍尔夫在此书中艺术表现手法的转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担忧。伍尔夫本人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深切地感受到艺术发展的艰难,这明显体现在《幕间》当中,展示了和谐与冲突同在、并在冲突中求生存的场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幕间》是一部复杂的小说,它超越了伍尔夫以往的所有小说作品,反映了伍尔夫为艺术寻求出路的决心。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伍尔夫的生平及其对世界文坛的巨大贡献,并阐明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和研究价值。第一章回顾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兴起,同时还介绍了当时著名的上流社会学术集团——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及其对伍尔夫艺术创作的影响。特别提到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伍尔夫对小说的形式与内容给予同样的关注。第二章对小说《幕间》进行了详细的文本分析,论述了小说当中艺术怎样在现实的冲突中保持其和谐,揭示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作家为维护她的艺术理念所做的最后努力。第三章从小说形式方面实验性的改革来论证伍尔夫在《幕间》中的“现实性艺术”,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小说的立体主义结构、叙事技巧以及巴赫金式的“狂欢化”现象。第四章重在发掘《幕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由于这部小说完成于现代主义思潮日益衰退、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兴起的过渡阶段,伍尔夫的作品也发生了转向,即在展示其艺术理念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现实因素对艺术的影响,这也是后现代主义者所坦然接受的事实。结语部分简单介绍伍尔夫写《幕间》时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分析其自杀的原因,并肯定其遗作《幕间》在文学史上的历史、社会及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