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炼遗址位于广西东南部的圭江河畔。该遗址采冶年代较早,冶炼规模较大,冶金遗物丰富,是研究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矿、冶炼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位于北流大铜石岭西南面山脚的遗址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地质普查时发现;七十年代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到该遗址试掘,发现了丰富的采矿、冶炼等遗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科技大学的孙淑云等再次对该冶炼遗址进行调查研究,对遗址的的冶炼技术及冶炼规模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由于该遗址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处养鸡场,冶炼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容县西山遗址位于容县容西乡府所在地附近的7座山头,1977年和1978年自治区文物队对该遗址进行试掘,发现不少铜矿石、铜渣、陶风管等冶炼遗物。这两处遗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1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都被认定为是汉一唐冶铜遗址。
本研究对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炼遗址再次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分别于北流小铜石岭的山顶和山腰新发现两处遗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的研究方法,对北流小铜石岭山顶、山腰、山脚三处遗址采集的炉渣及矿石样品,以及容县西山遗址采集的炉渣进行成分分析;对其中7个炉渣样品采用变形法进行熔点测定;对所有样品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炉渣的密度。结果表明: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四处遗址的炉渣成分相似,铅、锌含量较高,而铁含量较低,均采用铜铅锌共生矿进行冶炼,遗址采集到的炉渣均为还原渣。冶炼添加了石灰石作为助熔剂;炉渣有合适的密度、硅酸度、熔点及良好的流动性;渣中含铜量较低;熔炼的还原气氛较好,从而反映当地的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北流铜石岭三处遗址冶炼技术有所差别,与前人所分析的位于大铜石岭西南面山脚下遗址的冶炼技术也有差别,几处遗址有可能分别处于不同的冶炼时期。本研究所涉及的三处遗址的具体冶炼年代尚需进一步的探讨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