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我们既需要外面的世界来认识我们、理解我们;也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分享我们关于和谐与发展的理念。从人员构成上来看,汉语教师志愿者队伍的主体,由本科毕业生及在读硕士研究生构成。他们之中很多都是刚刚离开校门,便踏上出国任教之路的年轻人。因此,开展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短期跨文化适应研究,具有其现实必要性和长远意义。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影响短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出国前的培训。培训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对志愿者初到东道国的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在日后的生活与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教学任务。之于移民或旅居者而言,拥有特定的教学任务,是汉语教师的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大前提下,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达到既定的汉语水平,做好中华文化传播的工作,是志愿者考虑最多的事情。第三,跨文化经历。一定的跨文化经历,可以为志愿者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其在面对文化适应带来的压力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通过方法的变通来减少新环境带来的适应困难。第四,心理预期。心理预期作为主体对新环境的预判,处于整个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起点位置,并对整个适应过程产生影响。心理预期的高低,直接影响适应主体在接触异文化之初的心理体验。第五,跨文化适应能力。笔者在文中主要从文化通感能力、主动适应能力、策略变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调高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出国前的选拔与培训角度,在人员选拔时,应加大对申请人专业背景的考量;在培训中,应合理安排课时及内容,尤其要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增强志愿者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还应逐步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在东道国设立相应的培训机构。第二,从志愿者自身建设角度来看,志愿者应建立客观、稳定的心理预期,做好迎接适应压力的心理准备;同时汉语知识的积累、教学技能的掌握也是志愿者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石;除此以外,志愿者还应学会以平常心态建立人际关系,为自己在异国的生活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