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FP),也称为Hoffa’s脂肪垫(Hoffa’s fat pad,HFP),由德国外科医师Albert Hoffa于1904年首次描述,是填充于膝关节前室的一种关节内滑膜外结构,富含神经血管,其确切功能尚不清楚,但是有研究表明它可能在膝关节生物力学方面起一定的作用或作为创伤后修复性细胞的储存池。因其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并与滑膜(受神经高度支配)关系密切,髌下脂肪垫是疼痛的重要来源之一。发生在IFP的肿瘤及异常占位比较罕见,其病理来源不同,有诸多种类,性状不同,大小不同,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但是症状往往相似。临床工作中易发生误诊、漏诊。国外学者曾报道过一系列此类病例,提出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建议,但采用手术方式均为关节切开肿物切除。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广泛应用及关节镜手术的普遍开展,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有更多认识。可见较多采用关节镜治疗髌下脂肪垫肿物的文献,但多为个案报道。缺乏相对全面、系列的分析。国内有关髌下脂肪垫肿物的报道极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总结并分析十年间本院诊治的髌下脂肪垫肿物病例,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提出关于髌下脂肪垫肿瘤及异常占位的诊断及治疗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本院自2003年2月至2013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髌下脂肪垫肿物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采集了患者性别、诊治年龄、外伤史、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肿瘤性状、关节内合并损伤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复发情况、随访时长。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Lysholm评分与各项临床病理相关变量之间的差异。潜在的临床病理因子如年龄,VAS评分,病程,肿物体积,Outerbridge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资料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表示,等级资料采用Spearman’s等级相关系数表示。所有统计检验采用双尾,P<0.05为检验具有显著性。结果:本组23例病例,平均年龄34.48岁(15-60岁)。男性5例,女性18例。均为单侧,左膝14例,右膝9例。4例患者有外伤史(17.39%)。术前病程平均持续时间27.13个月(0.1-240个月)。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存在率为91%(n=21/23),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局限性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localized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LPVNS)(6例26.08%)、腱鞘囊肿(ganglion cysts,GC)(5例21.73%)。平均随访时长35个月(19-78个月)后,末次随访平均Lysholm评分较术前的60(44-76)提升至96(91-100)(P<0.05)。Lysholm评分分别与年龄、VAS评分、术前病程、Outerbridge分级呈负性线性相关(r=-0.670,P=0.000;r=-0.651,P=0.000;r=-0.723,P=0.000;r=-0.509,P=0.007;respectively)。年龄分别与VAS评分、术前病程、Outerbridge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21,P=0.005;r=0.443,P=0.017;r=0.681,P=0.000;respectively)。而且,其中VAS与术前病程也呈正相关(r=0.353,P=0.049)。结论:膝关节IFP肿物比较少见,其症状与运动功能相关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漏诊。综合分析病变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MRI及关节镜检查可诊断,并通过组织学检查证实。对于有症状的单发IFP良性肿物,经关节镜手术切除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此外,需要重视本病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以防止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