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的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EMS)之一,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以提供世界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而闻名,在全世界33个国家中拥有90间工厂,超过75000名技术人员和专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子技术解决方案,为全球的电子和技术公司提供综合的电子设计,生产和产品管理服务。根据2012年财年统计,J公司收入达171亿美元,2013年更蝉联《财富》杂志世界上最受尊敬公司之一。J公司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工厂是其亚太区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所制造的成品主要供应与销售亚洲客户。自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09年全球电子制造业PMI指数显示需求乐观,受全球经济环境推动,J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销售量呈逐步上升势头,12年收入56亿美元,占J公司总收入32.75%,成为了其在亚太区最大的生产基地。然而,受到马来西亚国内经济环境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其原料,电子元器件的上游供应商均集中于我国珠三角地区。然而,电子制造原件类型复杂,上游供应商数量众多,生产流程管理复杂,使得供应商的协同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一个电子元件缺货,则工厂不得不以停产来等待该电子元件到达工位才能恢复生产。而且,由于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不确定性和位于下游客户的需求不确定性,生产工厂面临着双重的预测订货、补货难度。当前的J公司案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供应商不得不采用大批量高库存来满足J公司的需求不确定性,每个供应商都建立起自己的VMI仓库来管理不同的产品以供应J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诚然,VMI这种模式在过去某段时间内确实使得J公司在供应链上取得非常大的成就,然而,J公司的缺货率还是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造成了J公司对运输时间要求高,供应商绝大部分采用空运出口,这样虽然满足了生产要求,却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大幅上升。目前,运输成本占马来西亚工厂总成本的8%,且由于空运价格受到国际航空燃油价格的影响呈逐年上升势头,J公司亟需通过降低运输成本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为解决J公司目前的配送困境,本文尝试引入集配中心对整个供应链模式进行优化。在库存管理上,基于配送集运中心实现二维协同关系管理与补货,改变目前单个供应商单个制造商的VMI库存管理模式,避免因某个供应商缺货造成工位等待与增加供应商补货成本;在运输策略上,基于买方拼箱的运输模式来改变当前单一空运模式。本文首先分析J公司所在电子制造业产品的供应链特点,结合当前J公司在供应链上的实际问题,找出优化点,建立配送集运中心模式,改善运输模式,以达到库存持有成本、运输成本下降的同时,减少缺货率的出现。本文旨通过J公司的配送集运中心的实施案例,分析J公司供应物流成本和供应链的影响,并对该模式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总结该企业的供应链优化方式,形成对该类型企业的供应链优化问题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