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文献挖掘及预试验,制定完善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hronic stable angina pectoris,CSAP)腧穴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案;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探索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腧穴敏化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分析腧穴敏化现象与CSAP的相关性,为CSAP的临床治疗选穴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全面收集、整理CSAP腧穴敏化研究的现代文献,总结文献中CSAP敏化腧穴及敏化现象,初步制定CSAP腧穴敏化信息采集方法,包括观察指标、检测腧穴、敏感点触诊范围。2、通过预试验验证初定方案的可行性,咨询研究领域专家意见,改进并制定CSAP腧穴敏化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案。3、以323例CSAP患者为研究对象,224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从体表感觉、皮肤及皮下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学特性三个方面入手,采集受试者敏化腧穴与疾病的相关信息,以明确腧穴敏化现象(包括敏化表现、部位、数量等)与CSAP的相关性,以及研究CSAP不同腧穴的敏化发生率、种类和表现特征。结果:1、CSAP腧穴敏化现象文献研究结果:目前CSAP腧穴敏化现象研究以热敏研究为主;敏化腧穴以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据此初步制定CSAP腧穴敏化信息采集方案。2、CSAP腧穴敏化现象预试验结果:CSAP患者腧穴温度普遍降低、痛阈值下降,触诊痛敏点多分布于臂1区、臂3区、胸1区。结合文献整理与预试验结果,改进并制定CSAP腧穴敏化评定方案:(1)研究腧穴为臂部腧穴(极泉、神门、阴郄、少海、内关、郄门、曲泽),胸部腧穴(膻中、巨阙)及背部腧穴(厥阴俞、心俞、督俞);(2)观察指标:腧穴温度、压痛阈;(3)触诊痛敏点范围:臂部(腕横纹、腋横纹为上下界;腕横纹桡侧、肘横纹桡侧、腋前纹头三点连线及腕横纹尺侧、肘横纹尺侧、腋后纹头三点连线为左右界);胸部(胸骨上缘画一横线作为前胸检测区域上界,剑突下缘画一横线作为前胸检测区域下界,前正中线作为前胸检测右界,左腋前线作为检测区域左界);背部(两侧腋后线作为左右界;T1棘突下和T7棘突下为上下界)。3、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腧穴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1)CSAP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敏化率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各腧穴两种检测手段的敏化诊断界值后,发现CSAP患者各腧穴两种指标的敏化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受试者。(2)不同部位、经络的腧穴敏化诊断界值差异比较背部腧穴温度敏化诊断界值相对较小,为32.45℃,胸部腧穴压痛敏化诊断界值相对较小,为2062.50gf;不同经络腧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温度敏化诊断界值相对较低,为32.45℃,同时任脉的压痛阈敏化诊断界值相对较小,为2062.50gf。(3)腧穴敏化发生率的特点分析1)CSAP腧穴温度敏化现象的发生率为26.90-68.2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女性患者内关、膻中、巨阙较男性更易发生温度敏化;年龄越大,厥阴俞、郄门穴更易发生温度敏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SAP腧穴压痛敏化现象的发生率为34.40%-79.6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越大,少海、内关、郄门更易发生压痛敏化;男性患者膻中、巨阙、厥阴俞较女性更易发生压痛敏化;随着病情(CCS分级)加重相关敏化腧穴(膻中、巨阙、厥阴俞)的压痛敏化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敏化穴治疗CSAP临床指导(1)内关、少海、曲泽穴温度敏化发生率与压痛敏化发生率均较高,为CSAP敏化的优势穴;(2)根据腧穴敏化发生率选择干预方式,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式均适合的腧穴有:内关、少海、曲泽。结论:1、本研究制定的“三部十七区”点区结合CSAP腧穴敏化评定方案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2、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腧穴除阴郄外其余各穴的温度均低于健康人,所有腧穴压痛阈值均低于健康人;其中压痛敏化可能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优势敏化形式。腧穴敏化发生率均较高的腧穴是内关穴、少海穴、曲泽穴,为CSAP腧穴敏化优势穴。3、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腧穴敏化可能与经络、部位相关。其中患者心经、心包经的温度敏化具有优势,任脉的压痛敏化具有优势。患者臂部穴的温度敏化具有优势,胸部穴的压痛敏化具有优势。4、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腧穴敏化可能与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因素有关。5、根据CSAP腧穴温度、痛阈的敏化发生率,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腧穴及适当的刺激方式,为临床敏化穴治疗CSAP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