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朦胧诗运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一场当代诗歌的盛宴。然而或许是历史的距离尚未拉开,或许是中国自古文人相轻的习惯作祟,当代诗歌研究对于后朦胧诗人的个案研究相当局促。随着当代诗歌危机的叠加,新诗已经走出了上世纪末的辉煌,转而进入了新世纪的沉寂。在这个历史转型期,我们有必要重新清理诗歌时代遗留下的宝贵财富。这里最真切的就是那些探索的诗人、诗作。本文是柏桦个案研究,试图从文本细读等方面入手,对柏桦诗歌全面解读。柏桦在当代诗坛始终坚持个人化写作,只写生命的“纯诗”,他将童年的恐惧和痛苦,少年的寂寞和欲望,变成了一篇篇抗议的文本。他善于捕捉潜意识中的灵感,在贫瘠的语境中寻找诗情的踪迹,在童年往事和恐惧敏感中寻找诗意。他创作的以回忆机制为形,以“下午”和“夏天”为心的抒情短诗,对时代和个人做出了具有某种历史意味的补全。重新认识柏桦诗歌也将为重写当代诗史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立足文献、诗人访谈,探讨诗人的诞生,梳理柏桦诗歌创作的历程,借此重新全面认识柏桦及其诗歌创作。第二,柏桦诗歌细读。主要从回忆、意象、抒情三个主要方面探讨柏桦诗歌的个人化特色。“下午”“夏天”等抒情意象是柏桦迥异于其他诗人的原创诗思。第三,对柏桦诗歌的多维反思,主要从个人化写作的开拓者、抒情与短诗叙事的交融和柏桦的时代反思三个方面探讨柏桦诗歌的文学史意义。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立足文献、诗人访谈,探讨诗人的诞生,梳理柏桦诗歌创作的历程,借此重新全面认识柏桦及其诗歌创作。第二,柏桦诗歌细读。主要从回忆、意象、抒情三个主要方面探讨柏桦诗歌的个人化特色。“下午”“夏天”等抒情意象是柏桦迥异于其他诗人的原创诗思。第三,对柏桦诗歌的多维反思,主要从个人化写作的开拓者、抒情与短诗叙事的交融和柏桦的时代反思三个方面探讨柏桦诗歌的文学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