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米波技术作为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之一,其不同场景下的信道测量与特征建模对于5G新的传输技术的评估、系统设计与优化部署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毫米波时域信道探测器,在典型频段下针对不同场景与天线类型进行信道测量与建模,以此开展了面向5G典型频段与场景的毫米波信道传播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室内26 GHz信道传播特性与建模方法研究;毫米波大规模天线信道簇的时变模型与天线选择算法研究;26 GHz和39 GHz人体阻挡模型研究;以及室外微蜂窝毫米波雨衰时变特性与信道修正模型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毫米波传播特性与建模方法研究在开放办公室场景下开展了喇叭天线旋转测试,建立了毫米波信道模型并分析了信道参数的统计规律,针对已有分簇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动态窗口分簇和包络分簇两种改进分簇算法,提高了分簇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了信道参数统计结果与测量范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最优距离的信道建模算法,并通过实际场景数据得到与距离相关的信道参数统计函数,提高了信道建模与仿真的准确性。(2)毫米波信道簇的时变建模及天线选择算法研究研究了毫米波簇的时变特性与建模方法,结合26 GHz大规模天线信道实测数据,采用时变信道模拟策略和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建立了簇的时变生灭模型;利用实际环境下信道测量矩阵研究分析了大规模天线单元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相关字典的毫米波天线选择算法,实现了毫米波频段大规模天线阵列的高效优化选择。(3)毫米波人体阻挡模型及材料穿透损耗研究在26 GHz和39 GHz典型频段下,开展了毫米波人体阻挡模型研究,将人体看作半平面吸收屏,圆柱体,及双圆柱体等不同人体几何形状,利用双刃峰(Knife Edge,KE),均匀一致性绕射(Uniform Theory of Diffraction,UTD)模型等相关电磁场理论对单个人体阻挡损耗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运用Volger模型对多人体进行多刃峰建模,通过与实际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上述不同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典型材料下的毫米波穿透特性,基于树木穿透实验数据开展了对ITU-P-833-8模型参数的修正研究。(4)时变雨胞模型对毫米波路损和多用户系统性能影响研究在室外微蜂窝场景下研究了时变雨胞模型,基于EXCELL模型并考虑风的变化因素构造降雨时间序列,提出了针对单用户及多用户系统的动态时变雨胞模型。根据室外微蜂窝场景下26 GHz和32 GHz信道测量结果,对比分析了雨衰对不同频段下单频率路损模型和多频率路损模型以及多用户系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雨衰修正的信道冲激响应模型,为室外5G毫米波的网络设计和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