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仍处于转型期的攻坚阶段,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的矛盾及不稳定因素也随即涌现,使得随其衍生而来的社会冲突更为剧烈、发展过程更为复杂,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力也更为广泛。特别是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频繁爆发,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成为现阶段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为主题进行研究,分析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区别,界定两者的概念及其各有不同的特点。如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事件原因难预测性、事件规模的不可控、爆发力及破坏力强、群体诉求不明确、无组织性等特点,既发现了它与群体性事件的不同之处,同时也看到了它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隐患,故减少或防止此类特殊型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其重大的研究价值。根据其理论基础的不断研究,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表现出社会结构失衡、情感基础产生、触发事件产生、群体有效动员、冲突升级、事件失控、事件平息等七个阶段,从其演变路径可看出其事件的爆发动因极为复杂,且原先的社会矛盾在多重作用的合力下不断地升级或衍生出新的社会矛盾。其后,本文又从社会、政治、媒体、参与者心理等四个角度对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其成因,提出了针对政府、媒体、群众角度的对应策略,为今后防治非直接利益型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