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文明是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研究吸引着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俄罗斯汉学正式产生于18世纪初的彼得大帝时期,此后,在几代俄罗斯汉学家的努力下,汉学逐渐成为俄国科学工作领域里的一种专门学问,并发展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民族心理特点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制约,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等,民族心理的差异会导致民族行为的不同。对民族性格的研究旨在揭示出该民族最鲜明的社会心理特点。司格林是当代俄罗斯知名的汉学家,他曾长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切实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人民的生活情况。他阅读了大量关于汉学、民族心理学的文献,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在《中国人:民族心理特点》一书中对中华民族心理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的研究范国广泛,涉及思维方式、家庭观念、社会观念等内容。本论文分为前言、正文三章、结语和文献四个部分。在前言中,我们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任务和选题新意等进行了阐述。第一章中,我们对司格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概述,包括中国人理想形象,中国人的依赖心理、家庭、婚姻观念,中国人性观念,中国人子女教育问题。第二章对司格林进行研究所选取的素材进行分析,他主要借鉴了中国以及海外的汉学家的著作,以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经典学说为参考,以中国作者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为一个侧面进行研究。作为中国民间口头创作的专家,他在研究中也引用了大量的成语、俗语。第三章我们总结了司格林对于中国人民族心理的主要观点,并对他的研究结论、研究方法进行评价。结语中,我们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在本学位论文末附有学位申请人翻译实践部分的原文和译文。原文摘自俄罗斯汉学家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司佩什涅夫的著作《中国人:民族心理特点》是该书前言及第七章《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