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我国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这表示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寻求救济的权利。一般情况下二审法院在处理案件时有以下几种裁判方式:维持原判、发回重审、直接改判。二审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案审查,包括事实、证据、法律适用、审判程序。二审程序的作用是司法审判程序的自我纠错和当事人的程序救济,也是防止冤假错案的有效途径。改判是二审处理案件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改判的运用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二审改判率和二审改判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二审改判机制运行中的规律以及相关的问题,如二审改判率和改判原因有哪些规律、实践中二审改判的原因有哪些和二审改判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等。本文立足于司法实际,以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级以上人民法院6986份刑事判决书为样本,通过收集其中二审改判的案件及有关改判的数据,对二审改判在我国法院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二审改判率和二审改判原因的相关规律,并对影响二审改判效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二审改判无罪难、二审法院追求低发概率和二审纠错功能被削弱等二审改判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证。最后针对二审改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错案追究制、正确适用发回重审和对应当改判的案件直接改判、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等解决二审改判功能发挥不足的措施,以期对二审改判机制加以完善。在对二审改判的原因进行研究时,本文主要分析了法律适用错误、案件事实认定错误、罪名认定错误、一审量刑过轻、一审量刑过重、其他原因这七类改判原因。每个大类在具体实践中还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发现实践中存在的诸如裁判文书写作不规范、数额认定不准确、改判标准不清晰等问题。从数据中发现,我国二审改判中存在无罪判决极少、刑事和解制度得到广泛适用、法官错案追究制度限制自由裁量和法院追求低发概率的特点和问题。最后根据前文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即完善错案追究制度,界定错案的范围;细化刑事和解的标准并规定适用条件;限制发挥重审的适用,对应当依法改判的案件直接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