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在老龄化严重的今天,老龄化对创新是否有负面影响值得关注。有学者认为,老龄化对创新具有负面影响,也有声音提出,随着年龄增加,对创新的影响先正后负,但现有文献缺失对于公司年龄对其创新的影响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个人和公司两个方面研究了年龄对创新的影响。
本文先梳理了国内外的从个人和公司层面关于年龄对创新影响的文献,介绍了个人及公司年龄和创新的相关理论——公认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理论和心理学的智力形态理论均指出,个人进行科技创新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根据Jovanovic(1982)提出的企业学习机制可以推断出公司年龄对创新的影响为负,根据文献和理论,本文提出了三个猜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司的创新能力减弱,且公司更有可能投入原有行业的创新研究,新行业的创新研究减弱。
随后,本文构建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猜想。本文通过对PDP专利数据库以及COMPUSTAT数据库的整理,得到了美国1980-2005年的专利数据,从个人和公司层面实证研究了年龄对创新力的影响,此外,在公司层面加入了公司员工年龄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分析。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创新力。对于个人的创新力,构建了创新度指标。模型的解释变量为年龄,以其在第一次获得专利权利的年份为其年龄计算的基期;对于公司创新力的衡量,本文计算出公司每年专利数量的增长率,并将增长率分解为新行业的专利增长率以及原有行业的专利增长率。个人模型考虑了发明人历史的专利总数、所在公司的年龄、研发投资,以及发明人个体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行业的固定效应。公司模型还考虑了其知识存量、多元化程度、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研发支出、营收与销售费用比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公司个人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所在行业的固定效应;此外,在公司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考察专利的质量对公司模型的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多个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随着公司年龄增加,总专利增长率随之减少,新行业专利增长率和总专利增长率的趋势一致,而原有行业的专利增长率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新行业专利增长率减小的幅度。此外,本文通过专利的被引用量来考察公司创新的质量,构建了新的公司创新能力指标,进行了公司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个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创新力随之先增加后下降。在实证研究中,模型结果显示其峰值在19岁左右。本文的个人年龄的基期为其第一次获得专利的时间,因此年龄实际上是人从事发明开始的年数,假设发明者从20岁开始从事研发活动,那么峰值在人实际年龄的39岁左右,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
对于公司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司整体的创新能力减弱,且公司更有可能投入其原有行业的创新研究,对新行业的创新研究减弱。对原有行业的持续研究是缓慢增加的,但对新行业的探索下降的幅度大于原有行业增加的幅度,因此造成公司整体创新的下降,考虑了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后,结论仍然保持一致。但考虑到公司创新的质量,即使是在原有行业的创新,随着公司年龄的增长,其创新的质量也逐渐下降。
本文从个人与公司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年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老龄化影响了国家进入新兴行业的能力,因此,在当今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刺激成熟公司创新的积极性,扶持公司进入新兴行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基金补贴等创新支持,充分发挥出其在科技创造的黄金年龄的创新能力。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切入点和指标构建的创新。目前,大多数文献围绕着企业规模、R&D投入对创新的影响分析展开,对于公司的年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较少;此外,本文在如何衡量创新上也提出了新的方法,构建了创新度指标来衡量个人的创新能力;通过专利增长率衡量公司的创新力,并将其分解成对原有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对新行业的探索,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的不足在于,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并不能很好地刻画其年龄结构;没有将专利区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探究年龄对二者的影响;没有对不同行业的分别研究。
本文先梳理了国内外的从个人和公司层面关于年龄对创新影响的文献,介绍了个人及公司年龄和创新的相关理论——公认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理论和心理学的智力形态理论均指出,个人进行科技创新的最佳年龄段是25~45岁;根据Jovanovic(1982)提出的企业学习机制可以推断出公司年龄对创新的影响为负,根据文献和理论,本文提出了三个猜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司的创新能力减弱,且公司更有可能投入原有行业的创新研究,新行业的创新研究减弱。
随后,本文构建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验证猜想。本文通过对PDP专利数据库以及COMPUSTAT数据库的整理,得到了美国1980-2005年的专利数据,从个人和公司层面实证研究了年龄对创新力的影响,此外,在公司层面加入了公司员工年龄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分析。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创新力。对于个人的创新力,构建了创新度指标。模型的解释变量为年龄,以其在第一次获得专利权利的年份为其年龄计算的基期;对于公司创新力的衡量,本文计算出公司每年专利数量的增长率,并将增长率分解为新行业的专利增长率以及原有行业的专利增长率。个人模型考虑了发明人历史的专利总数、所在公司的年龄、研发投资,以及发明人个体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和行业的固定效应。公司模型还考虑了其知识存量、多元化程度、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研发支出、营收与销售费用比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公司个人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所在行业的固定效应;此外,在公司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考察专利的质量对公司模型的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多个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随着公司年龄增加,总专利增长率随之减少,新行业专利增长率和总专利增长率的趋势一致,而原有行业的专利增长率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新行业专利增长率减小的幅度。此外,本文通过专利的被引用量来考察公司创新的质量,构建了新的公司创新能力指标,进行了公司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个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创新力随之先增加后下降。在实证研究中,模型结果显示其峰值在19岁左右。本文的个人年龄的基期为其第一次获得专利的时间,因此年龄实际上是人从事发明开始的年数,假设发明者从20岁开始从事研发活动,那么峰值在人实际年龄的39岁左右,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
对于公司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司整体的创新能力减弱,且公司更有可能投入其原有行业的创新研究,对新行业的创新研究减弱。对原有行业的持续研究是缓慢增加的,但对新行业的探索下降的幅度大于原有行业增加的幅度,因此造成公司整体创新的下降,考虑了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后,结论仍然保持一致。但考虑到公司创新的质量,即使是在原有行业的创新,随着公司年龄的增长,其创新的质量也逐渐下降。
本文从个人与公司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年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从宏观角度来看,老龄化影响了国家进入新兴行业的能力,因此,在当今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刺激成熟公司创新的积极性,扶持公司进入新兴行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基金补贴等创新支持,充分发挥出其在科技创造的黄金年龄的创新能力。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切入点和指标构建的创新。目前,大多数文献围绕着企业规模、R&D投入对创新的影响分析展开,对于公司的年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较少;此外,本文在如何衡量创新上也提出了新的方法,构建了创新度指标来衡量个人的创新能力;通过专利增长率衡量公司的创新力,并将其分解成对原有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对新行业的探索,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的不足在于,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年龄并不能很好地刻画其年龄结构;没有将专利区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探究年龄对二者的影响;没有对不同行业的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