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剧增,大规模的开垦耕地,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并且由此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土地利用被认为是能够从景观上表现人类活动最为典型的过程。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研究区,由于区域所处的干旱气候环境,加之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使得绿洲盐渍化以及次生盐渍化现象进一步恶化,这已对当地及全疆的生存环境演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绿洲现状和历史资料,收集了较丰富的数据与图件资料,以及GPS点位信息及实地景观照片,为本论文提取研究区景观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通过景观转移矩阵、重心模型以及景观指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由于自然因素与人文社会经济的影响,土地利用不断地发生变化,成为影响区域生态效应重要因素。论文以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为案例,对当前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即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三期(1990,2000和2009年)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水体、湿地和其它类型。盐渍化程度划分为非盐渍化、中轻盐渍化、重度盐渍化三种类型。1990~2000年间耕地的面积变化增长趋势,每年增长面积为16.9008km2,主要转出方向是林地,转化比例13.873%,林地,中轻盐渍地,其它为减少趋势,林地每年减少面积为1.2306km2,主要转出方向为耕地和其它,比例分别为37.405%和22.34%。中轻盐渍地每年减少平均面积达19.08km2。其它34.08km2。主要转出方向是耕地,比例为6.147%。湿地每年平均减少面积为6.66km2。水体每年平均增长面积为25.006km2。重度盐渍地这十年之间每年增加面积2.616km2。2000~2009年间耕地面积飞速增长趋势,每年平均增长面积是60.47km2,其主要是由林地和其它的转入,转入面积合计为754.442km2。林地每年减少平均面积23.22km2,比前时期减少的很多。湿地每年平均增长面积为5.52km2,后十年湿地面积增长的趋势。中轻盐渍地每年平均减少面积为0.54km2,没有特大的改变。其它面积每年减少为16.55km2,重度盐渍地减少趋势,每年减少为2.053km2。水体平均每年减少面积为26.22km2。1990~2009年20年间耕地的面积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后一段时间,增加为773.729km2。林地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7.514%下降至2009年的4.966%,累计减少244.468km2,林地的转出方向是耕地和其它,面积分别为371.752km2和586.729km2,是减少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湿地面积和水体面积总体来讲增长的趋势,每年平均减少的面积达0.57km2。水体的转入面积是湿地和其他,面加达22.294km2和25.553km2。中轻盐渍地20年期间减少趋势,每年平均减少面积为9.81km2。重度盐渍地整体变化是现增长后减少趋势。其它面积仍然减少趋势,每年平均减少面积达25.32km2。(2)各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为主,其次硫酸盐渍土。其它类型盐渍土的比例很小。表层土壤样品的平均含盐量为0.867%,属于重度盐渍化土壤。1030cm和3050cm深度土壤层的平均含盐量分别为0.506%和0.56%,均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050cm深度土壤层的平均含盐量为0.644%,属于重度盐渍化土,表明盐分具有一定的表聚性。不同采样深度内,Ca2+、Mg2+、SO42-、HCO3-、Cl-、Na+、K+等主要土壤离子含量具有:表层>1030cm>3050cm的特点;通过对各层土壤特征值的平均值与中位数的比较发现,盐基离子的分布是正偏态。(3)对研究区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在1990~2009年三个时间段之间,研究区景观类型形状指数均有显著变化。从类型水平上看,耕地,中轻盐渍地,其它,湿地,林地,水体,重度盐渍地指数较小,形状简单。从斑块类型上看,形状指数最大的依然是耕地分别为51.785,整个景观中所占比例大,结构复杂,偏离正方形的程度高,不规则形大。其它和湿地分别为16.406,9.892平均斑块分维数与1990年差别不大。结构简单,分布集中,团聚性强。随着耕地的面积的不断扩大,人类对生态景观的干扰程度不断增强。1990~2009年间整个景观的斑块密度减小;最大斑块指数,斑块间的最临近距离,斑块的结合度逐渐增长。斑块形状变得复杂,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斑块间的最临近距离度量的是景观的空间格局,一般指数大,反映出同类斑块类型间相隔距离远,分布较为分散。景观的重心有整体向东迁移的趋势,这和人工绿洲扩大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指征绿洲重心的迁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