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同时可能对现行金融运行体系带来冲击。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主要具有以下表现:惜贷、信贷配给、担保偏好、信贷歧视和信贷集中。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扭曲的利差缩小,银行的盈利动机加大,这些都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发生变化。一方面是机遇,体现货币资金的价格是利率,金融企业当中经营货币资金的是银行,利率管制下,失去对货币资金的定价权。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则使银行可根据自身资产负债情况,自主决定利率的水平,这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自主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另外一方面是挑战,虽然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但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种种挑战,它将导致商业银行利差缩小,传统业务收入减少,使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也可能增加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本文提供构建基于声誉模型的博弈模型,对利率市场化后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银行贷款时的最优策略是采用宽松的发放贷款方式,但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贷款坏账的出现。仅依靠行业自律无法解决此问题,因此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商业银行的行为,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有序竞争。(2)为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信息欺骗银行,银行应对欺骗行为所带来的收益予以追回,并给予相应处罚,这样才能督促贷款人提供真实信息。而对于声誉良好的贷款人应给予某些优惠措施,其幅度越大,贷款人滥用银行信任的可能行就越小。(3)当贷款人申请和使用贷款时,由于其处于弱势地位,当出现银行诱骗贷款人给其造成损失时,应该由监管部门对银行进行处罚,并补偿贷款人的损失。(4)相关监管部门应制定银行贷款的相关评级规则,对商业银行进行评级,作为申请人申办贷款的决策依据,从而使声誉越好的商业银行越能吸引到客户。(5)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关奖惩措施,使贷款市场上的博弈双方重视长远利益,从而激励商业银行和贷款人更诚实的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