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中的萧红形象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其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并不具有虚构性。但是,她却不断地被人言说,被人塑造。萧红就存在于这种一直的言说和塑造中。到现在为止,创作萧红传记的研究者非常多。可是,针对这些萧红传记的研究仍然不够成熟,不能构成完整的系统。不同时代的传记作者有着不用的文化语境,即使同时代的作者又有着不同的视角与个性,这就使得萧红传记出现了类型化与多样化的特点。在这多种多样的传记作品中,萧红已经不断地被建构成一个文学形象,于是,“萧红”本体一直被不断地接近与丰富,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阐释过程。由此,围绕着萧红传记作品对整个创作系统进行研究,并探究不同时代不同视角的作品的不同,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对于萧红形象的构筑,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同时代的人对萧红形象的塑造。这一时期的塑造基本上是通过追忆萧红生前的种种事迹来完成的,对萧红生前资料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倾向。这一时期的代表是在萧红弥留之际陪伴左右的友人骆宾基,他的《萧红小传》是最早的萧红传记,成为萧红形象研究史上不可或缺的作品,也是后来萧红传记写作者重要的参考资料。另外有许广平、丁玲、柳亚子、聂绀弩等人为悼念萧红所作的文章,通过整理阅读,可以提炼出萧红在友人眼中既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是一个“坚强与脆弱的矛盾体”。二是1980年代的传记作品对萧红形象的塑造。这一时期的塑造有一个共同的着眼点,就是作家们都以“革命者”的视角来审视和塑造萧红形象。这一时期的代表着有肖凤和葛浩文等,以肖凤最具有代表性。她在《萧红传》中用“大地主”来称呼萧红的父亲及家庭;使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了萧红怎样受到“五四”的鼓舞,加入了反抗旧势力的队伍当中去;并认为萧红的《生死场》是其反封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些都说明了肖凤是以“革命者”的角度来塑造萧红形象的。三是1990年代以来的传记作品对萧红形象的塑造。这一时期的传记作家打出“传记真实性”的旗号,开始把目光投在猎奇和平反上,试图挖掘出真实的萧红,从而使得萧红形象更加“多维立体化”了。萧红的人生,最受人瞩目的是她与鲁迅的师生情,最有争议的是她的婚恋,这是其传奇性的所在,也是作家们猎奇和平反的焦点。许多作家通过对萧红与鲁迅的交往的挖掘,进一步渲染萧红缺乏父爱、渴望父爱的性格。也有作家把重点放在萧红与萧军的关系发展上,力图展现出追逐情爱的萧红形象。然而,不可避免的,萧红传记写作中也出现了主题情感介入的现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秋石和曹革成,他们分别是萧军的拥护者和端木的亲属,在萧红与萧军、端木的爱情问题上展开了争论,也正是在这争论中使得萧红形象被“再创造”了。
其他文献
我国政府是大学教育投资的主体,2007-2009年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高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各类大学的收入占全部直属高校总收入
在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的背景下,中国新闻媒体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矛盾日益加深,新闻记者角色冲突,职业身份问题凸显。媒体的双重属性导致记者职业身份定位不准确,造成新闻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分析及调度控制的基本决策依据,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电力负荷的随机性、时变性、多样性等特点,建立准确的负荷模型十分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节约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的信息化程度,网络化、无纸化考试在高校得到了快速推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考试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纳米制备技术发展的功能化纳米材料在新型药物载体以及药物剂型开发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具有比表面积大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励,如何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是所有汽车企业为尽快响应市场需求所面临的问题。汽车试验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
本文以二手手机交易信息为研究对象,研究并设计信息采集比对报警系统。通过前期的调研分析,确定系统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研究设计,设计了系统的结构框架、逻辑框架,确定了系统
长期以来,有关"语"的指称范围和分类标准以及"语汇"的研究对象和定义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通过从叙述特征和结构类型两个层面对"语"和"语汇"相关内容进行的重新界定,发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