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因气道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气道压力变化等机制引起的全身综合性疾病。长期低氧状态、二氧化碳潴留、睡眠功能紊乱、慢性炎症刺激、胸腔负压增大等病理症状将导致OSAHS患者多系统功能损害。气道作为呼吸系统重要解剖及功能单位,发生气道阻塞性障碍将导致机体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研究表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OSAHS是患者肺功能下降发生和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由于OSAHS发病率高且全身器官受影响广泛,不仅造成肺功能下降,还与高血压、突发心源性死亡、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该疾病的合理充分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可以有效缓解OSAHS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心肺功能损害。针对存在多个气道平面阻塞的OSAHS,联合手术干预已达成全球共识,极具临床推广价值,对于同时存在鼻、咽腔阻塞OASHS患者,目前我国主要采用韩德民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治疗,手术通过切除多余组织矫正畸形,保留基础功能同时增加通气腔空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目的:分析鼻腔扩容联合H-UPPP手术对同时存在鼻、咽腔狭窄的OSAHS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探究联合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喉科接受诊治的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84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NR6型鼻压力计、高分辨螺旋CT检测明确同时存在鼻、咽腔平面阻塞。选取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样本包括年龄、吸烟率、颈围、性别、体质量指数(BMI)、Epworth评分量表(ESS)等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肺功能检测。观察组患者接受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并于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再次接受睡眠监测及肺功能分析。睡眠监测分析指标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肺功能检测分析指标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呼出75%肺活量呼气流速(MEF75)、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结果:观察组(n=84)与对照组(n=55)性别组成、年龄、吸烟率无差别(p均>0.05);两组颈围、BMI、ESS存在差异(p均<0.001);观察组术后AHI、LSaO2、总鼻阻力值(TNR)较术前改善明显(p均<0.001);对照组MEF75、FEV1、PEF指数均高于观察组(p均<0.001);观察组术后1、3、6月MEF75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3、6月MEF75组间无差异(c2=1.058,p=0.589);观察组术后1、3、6月FEV1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3、6月较术后1月FEV1升高(p1=0.007,p2=0.003),术后3、6月FEV1组间比较无差别(p=0.81);观察组术后3、6月PEF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月与术前PEF无差别(p=0.074),术后3、6月较术后1月PEF升高(p均<0.001),术后3、6月PEF组间比较无差别(p=0.525);观察组术前AHI与自身FEV1、PEF呈负相关(r1=-0.436、r2=-0.374,p均<0.001),术前LSaO2与自身FEV1、PEF呈正相关(r1=0.463、r2=0.375,p均<0.001),MEF75与自身AHI、LSa O2无明显相关性(p1=0.129,p2=0.055);术后1月手术有效率(29.76%)较术后3月(78.57%)、术后6月(85.71%)低(p均<0.001),术后3、6月有效率组间无差异(c2=1.461,p=0.227);术后仅发生扁桃体术腔出血2例,鼻粘膜黏连3例,分别予以对症处理。结论:OSAHS可造成患者睡眠及肺通气功能障碍,且损害程度与AHI、LSaO2联系密切,H-UPPP联合鼻腔扩容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上呼吸道通气状态,缓解相关临床功能损害,提高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