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教育就已步入到变革的时代。作为一种教育性的社会组织,现代学校的变革行为已不仅仅是为了成功,更是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但是,在我国现代学校的变革实践中存在着令人无法忽略的忽视或无视教育本质归属的现象,甚至一些有悖教育本质的反教育现象在变革中出现并被大肆宣扬;教育主体和教育组织的变革自觉仍未形成;教育学视角在学校变革的研究领域中缺席;一线教育实践中显现出严重的跟风、盲从现象……现实中的种种现象预示着教育学视域下现代学校变革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论文从现代学校变革的国内外历史演变起笔,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解读西方国家现代学校变革主题的流变,回顾我国现代学校变革的基本历程,立足史实,旨在审视与反思;采用举事实例证的方法,对我国现代学校的变革实践进行现状剖析,对现存的效能分析方式进行事实解析,剖析实然状态,旨在阐释教育学视域下学校变革有效性分析的应然取向;并以个案解读的方法加以诠释。现代学校不完全等同于现代社会的学校,是一种现代性的学校。观念上的现代性是其根本特性。西方国家早在工业革命后就已进入到现代学校建设时期。在经久不衰的变革历程中,先后经历了现代学校规范建设、关注儿童自由发展、谋求学校办学效率、追求弱势群体教育平等、探究学校效能和重建优质学校教育六个演变阶段,出现了一些深具影响力的学校变革典范。我国现代学校产生较晚,始于清末资产阶级不彻底的革命时期,经过民国近30年的发展历程才基本确定;建国后我国现代学校变革先后经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学校、社会主义现代学校的重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的变革三个基本阶段,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学校变革事例。学校变革是对学校现状的根本性变革,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且这种动态生成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组织性。剖析我国现代学校的变革实践,窘境和诉求并存。现代学校变革总是不经意间就陷于变革窘境中,变革的初衷总是很难实现,表面化、形式化的变革总是挥之不去,最严重的就是变革主体不同程度的缺位与游离。有效性反映的是一种增值关系,表现在结果的“增”和“有”上,是基于比较后的一种价值判断。在我国,目前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变革有效性分析。常见的分析方式就是结果导向和要素导向,近年来又增加了成本导向和收益导向两种思维方式。教育学视域下现代学校变革的有效性分析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合目的性、合教育性、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变革目标的设计应与国家的教育目的相和谐,不能违背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变革目标和变革行为要与教育本质属性相和谐,不能损害育人这一教育本质属性;变革方案要尽可能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不能牺牲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变革的效能是多层面的,任何一种单一的思维方式都难以准确把握。以教育学的视角分析学校变革的有效性时,应秉持目标·满意·模糊整合的思维方式进行。教育学属于复杂学科,精细的系统分析很难准确地对教育事实做出合理解释,使用模糊概念判断和模糊推理的模糊思维方式应是首选之一。而建基于整合思维方式上的分析框架则更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构建的分析框架是:以学校变革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变革目标、变革方案、变革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为框架中的四个维度,各自选取不同的分析视角,以开放式的问题例举每一视角中的分析点。并以此分析框架对所选取的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