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提供依据,避免不必要的淋巴清扫术。方法1.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女性病例159例,其中①乳腺癌组73例,术前无相关抗肿瘤治疗;②乳腺良性疾病组36例;③正常对照组50例,来源于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收集乳腺癌组(术前一周)、乳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三组患者肘前静脉血,使用日本SYSMEX(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D-二聚体测定盒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为免疫比浊法。2.对所收集病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月经状况等)、临床及病理资料(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是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激素受体、癌基因等)进行系统的整理。3.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间频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D-二聚体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乳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疾病组的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随着原发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P<0.05);病理类型越差,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P<0.01)。4.绝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相关,其中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显著相关(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7.464、6.470,P<0.05)。6.血浆D-二聚体水平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以0.455ug/ml为最佳诊断分界点,灵敏度为52.3%,特异度为86.2%。结论1.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升高。2.乳腺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较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3.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4.乳腺癌肿瘤大小、病理类型、D-二聚体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亦相关。5.病理类型、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6.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有一定临床价值。7.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