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对前期iTRAQ技术筛选出的艾滋病脾肾阳虚证患者的显著性差异蛋白进行验证,以期获得脾肾阳虚证候的特征性表达蛋白。并进一步予相应中药干预后观察蛋白表达变化,探索药物疗效与证候特征性蛋白表达变化之间规律。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艾滋病脾肾阳虚证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的外周血,分离血清,提取蛋白质,经过蛋白质消化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运用imageJ软件分析灰度值,将每泳道所得出目的蛋白的灰度值与相应的白蛋白灰度值做比较,得出相对灰度值,然后将每种抗体中的正常组的相对灰度值和病人组的相对灰度值导入到GraphPad Prism5软件。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以P<0.05标准作为差异性标准。结果1、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P4在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TRAQ筛选结果一致;C7在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TRAQ筛选结果一致。2、无症状期脾肾阳虚证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BP4在无症状期脾肾阳虚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TRAQ筛选结果一致,且比艾滋病期蛋白含量低。C7在无症状期脾肾阳虚证组表达下调,与iTRAQ筛选结果不一致。3、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患者药物干预后4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CD4+、CD8趋于稳定升高,CD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无统计学意义。无症状期脾肾阳虚证患者治疗后一年与治疗前比较,CD4+、CD8趋于稳定升高,CD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用药前后比较,RBP4在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用药后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7在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用药后表达上调。5、无症状期脾肾阳虚证用药前后比较,RBP4在无症状期脾肾阳虚组表达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艾滋病期相比蛋白含量低。C7在无症状期脾肾阳虚证组表达下调。结论1、本研究得出艾滋病脾肾阳虚证存在特征性表达蛋白。RBP4可作为脾肾阳虚证无症状期向艾滋病期进展的特征性表达蛋白,可能与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或代谢综合征相关反应相关。C7可以作为艾滋病期脾肾阳虚证特征性表达蛋白,可能与其免疫反应功能及涉及的细胞溶解和细胞死亡等过程相关。2、本研究显示RBP4蛋白表达变化水平与艾滋病脾肾阳虚证中药辨证论治治疗疗效趋势呈一致性,对于艾滋病脾肾阳虚证的治疗具有疗效评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