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对硝基苯酚废水毒性高,目前的处理方法普遍存在处理时间长,降解效率低,需进一步处理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等问题。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废物处理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拟在超(近)临界水条件下,研究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工艺条件,并探索对硝基苯酚的氧化降解路径。本文对含对硝基苯酚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双氧水用量等因素对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均有影响,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停留时间延长、双氧水用量增大均可以提高TOC去除率。实验确定了反应进行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420℃,压力24MPa,停留时间大于23s,双氧水用量为计量倍数的2倍。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GB8978-1996允许的排放标准。本文将反应温度、压力降至水的临界点之下,在近临界水中进行对硝基苯酚废水的氧化降解反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TOC去除率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双氧水用量>反应压力。通过研究确定了近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的适宜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320℃,反应压力为14MPa,停留时间大于72s,双氧水用量为计量倍数的4倍。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对硝基苯酚氧化降解的主要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对硝基苯酚易生成苯酚,苯酚易解离出苯氧自由基,苯氧自由基的互变异构体邻位环己二烯基酮自由基较对苯醌更易发生开环反应。同时结合对硝基苯酚氧化降解主要中间产物的GC-MS结果检测,推测出主要的反应路径,为该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