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医学中有关类型体质观的问题,除了《灵枢·通天》篇提出的阴阳五态人的人格类型之外,还有明代张景岳、冯兆张等的阴阳体质论和清代的五行体质论,不过没有建立根据类型体质的治疗医学。而在韩国东武李济马在百余年前提出了四象体质论,创造了符合原理、生理、病理、体质鉴别、诊断、四象体质的药物选择、治疗方剂组成等,著述了《东医寿世保元》,终于开启了东医临床的新领域。《东医寿世保元》是朝鲜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1894年由东武李济马完成。书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四象医学”学说,而且很多部分由难解的哲学概念和生疏的单词构成,其构成体系跟过去的证治医学完全不同,所以实际用于临床实践时具有很大的问题点。不过,对于这种难解的医学学说,即四象医学,东武本人在《东医寿世保元·医源论》中称“余生于医学经验五、六千载后,因前人之述,偶得四象人脏腑性理,著得一书名曰《东医寿世保元》”,“原书中张仲景所论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以病证名目而论之余所论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以人物名目而论之也。二者不可混看,又不可厌烦,然後可以探其根株而采其枝叶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与过去的证治医学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内容主要引用、批评、论辨了《东医宝鉴》拔萃的《伤寒论》的文句,所以《东医寿世保元》和过去的证治医学’,尤其与《伤寒论》有什么样的关联性,是理解《东医寿世保元》的重要问题。所以在研究独创医学思想的《东医寿世保元》时,应首先要理解《伤寒论》,特别是“伤寒六经”的概念及作用。另一方面,《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为基础的辨证体系,虽然是张仲景确立的,但《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被称为“六经”,却是从宋代的朱肱开始的。此后《伤寒论》的辨证体系通称为“伤寒六经”。这种六经辨证体系在《东医寿世保元·医源论》被赋于了新的含义,其称“三阴病证,皆少阴人病证也;少阳病证即少阳人病证也;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则少阳人、少阴人、太阴人病证均有之而少阴人病证居多”,成为形成四象人别辨证体系的基础。像这样,伤寒六经对于《伤寒论》和《东医寿世保元》的关联性似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明确进行研究的却没有多少。对此,著者通过本论文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