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大力推行全民普法运动,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理念,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另外,2017年我国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也将法治意识纳入其中。因此,从国家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都可以看出强化学生法治意识都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初中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其法治意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促进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学校是培育学生的场所,在基础教育的课程安排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的主阵地。强化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旨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依照法律规定更好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维护合法权益,严守道德底线,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所以从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才会更快更好的强化初中生的法治意识,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有鉴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载体,以强化初中生的法治意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三大研究方法,从对法治意识相关概念解读作为探究的起点,进而阐述了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的问题,并着重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强化的对策。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强化学生法治意识方面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笔者针对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和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东河校区两所学校对于强化初中生法治意识的情况展开调研,力求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力现象,并结合对实际课堂的观摩,从课堂教学、课后教学活动、教师、学生四大方面分别阐述强化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对策,旨在推动《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学生法治意识教学的开展,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