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驱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运动实现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是群内各要素自组织和他组织耦合作用的结果,包含了城市群空间形态、城市规模等级等结构的演化,以及在空间结构基础上形成的职能分工转换。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可能涉及到不同的要素主体。从产业驱动的角度考虑,表现为产业集聚、扩散对空间形态特征、城市规模等级、职能分工体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转型,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同时,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效率的提高、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协调、专业化生产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设计总体上按照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三个层次依次展开。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改进的方向,以期在本文研究中取得进展。理论分析部分,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出发,以空间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为基础,通过数理模型和规范分析的结合,探讨产业集聚、扩散推动下城市群空间组织机制及内在规律。实证部分,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2个城市为对象,在Ucinet、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多种分析方法考察了产业集聚、扩散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组织过程的互动,并对理论分析部分中提出的一般性规律进行验证。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群空间形态的呈现依托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与运动。产业集聚带来了极核城市的产生,极核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产业沿交通、通信、动力供给路线的扩散使得轴线周边城市得以发展,形成城市群轴带结构、圈层结构。创新的科技,便捷的通信使得城市群内产业的发展对区位的依赖性减弱,极核城市之间联系日益紧密,轴带纵横交错,圈层凸显,在空间上呈现出网络形态。(2)不同价格指数效应的产业在区域内的集聚、扩散运动促使城市群等级规模体系的形成。城市群内产业扩散存在结构性特征。价格指数效应高的产业往往会集聚于中心城市,而价格指数效应低的产业将逐渐扩散到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价格指数效应越低,该产业最终的聚集城市规模也越小。(3)地区内的劳动力、资本等禀赋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在整个区域的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又决定了该区域所应该从事的经济活动,即每个地区应该从事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业。城市职能会因产业集聚得到强化,职能分工体系的转换优化是通过产业扩散实现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以产业空间运动为切入点,同时考虑了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两种产业行为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影响,总结出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产业驱动机理。(2)实证部分结合多种方法验证理论分析。其中笔者将社会网络分析法引入本文的研究,构建了基于产业联系的城市群空间形态分析模型,通过量化指标更为直观地揭示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形态演化过程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