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便捷快速剥壳是虾类深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虾类加工产业工业化发展的技术难题。本文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建立虾可剥性定量测定方法;确定酶预处理辅助剥壳的关键工艺及其对虾肉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剥壳的影响,阐释了预处理促进壳肉松动的可能机制。1.为定量分析虾的可剥性,以鲜活南美白对虾为原料,采用质构仪分析虾类壳肉分离过程用功情况。结果表明,以单位功为衡量指标可以定量分析虾壳肉分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700901-2); 广东省重点区域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B0202250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2020TD6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捷快速剥壳是虾类深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虾类加工产业工业化发展的技术难题。本文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建立虾可剥性定量测定方法;确定酶预处理辅助剥壳的关键工艺及其对虾肉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剥壳的影响,阐释了预处理促进壳肉松动的可能机制。1.为定量分析虾的可剥性,以鲜活南美白对虾为原料,采用质构仪分析虾类壳肉分离过程用功情况。结果表明,以单位功为衡量指标可以定量分析虾壳肉分离的难易程度。相同处理条件下,1、2、3节虾身的剥壳功分别为8.36,7.90,和8.02 m J/g,单位用功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脱壳面积和虾的大小无关。虾体冷冻4 h(4.07 m J/g)和冰盐泥处理8 h(5.11 m J/g),以及虾尾冷冻8 h(19.28 m J/g)后,所需剥壳功显著降低(P<0.05)。与鲜虾对照相比,冷冻/冰盐泥预处理后的虾显示出更大的壳肉间隙。2.为确定酶辅助剥壳工艺及其对虾仁品质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以剥壳单位功(m J/g)为指标,筛选关键蛋白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对酶促剥壳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p H值、色泽、质构和肌肉组织微观结构来分析酶促剥壳对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最优工艺条件为:自然p H值,酶质量浓度0.7 mg/m L,料液比1:10(g:m L),处理时间3.5 h,此条件下剥壳单位功为2.65 m J/g。酶液可循环使用3次,酶促剥壳后虾仁p H值无显著变化,虾仁能保持原有色泽,硬度与鲜虾较为接近;微观组织结构显示,酶处理后的虾肉肌纤维较为完整,排列较为紧密,没有出现肌纤维束断裂的情况。3.为探究预处理辅助剥壳效果及其对南美白对虾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采用不同方法(酶、冷冻和冰盐)对南美白对虾进行预处理,比较可剥性,测定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羰基含量、内源荧光、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另外两种处理相比,3.5 h酶处理辅助去壳剥壳功少,且完全剥壳率无显著差异;Ca2+-ATPase活性、总巯基与活性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强度显著低于鲜虾,但减小程度明显小于冷冻和冰盐处理。其表面疏水性与鲜虾无显著差异,羰基含量与冰盐组无显著差异。与鲜虾样品相比,3种预处理的α-螺旋、β-转角含量都无显著变化,但酶和冰盐处理组出现了β-折叠向无规则卷曲的变化。SDS-PAGE结果表明酶处理引起了部分大分子量蛋白质的降解,冷冻和冰盐处理只改变了蛋白的结构而没有引起SDS-PAGE图谱的变化。4.为研究冷冻、冰盐和酶预处理引起虾壳肉松动的机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剥壳预处理后的虾壳横截面和外表面,并探究了预处理对虾壳和虾仁表面全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和冰盐处理后虾壳横截面的致密状态疏松,观察表面有裂缝和孔隙,而酶处理后变化不显著;虾壳和虾肉表面显著变化的蛋白按分子量大小分别为血蓝蛋白、血蓝蛋白亚基L1(片段)、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精氨酸激酶Lit v2.0101,1型肌球蛋白重链、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精氨酸激酶、L-乳酸脱氢酶,并分析了其氨基酸序列,预测出的三维结构可信度较高。通过蛋白鉴定和微观结构观察显示预处理引起了大分子蛋白质如血蓝蛋白的降解、氧化等,产生低分子量的肽,即壳和表皮中不同强度的降解产物的损失引起壳-肉连接松动,同时低温引起的冰晶的冻融过程,导致虾壳层与层之间的疏松,外表面出现孔隙和裂纹等物理变化也对壳肉松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食源性致病菌每年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感染疾病。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人类和动物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开发可靠有效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沙门氏菌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具有制样方便、检测快速和信息丰富等特点,在细菌的快速检测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另外,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蒙古奶酪是一种白色到浅黄色的奶酪,具有独特的风味,是中国内蒙古人民生产和消费的乳制品。然而,由于蒙古奶酪是一种鲜食奶酪,在存储过程中容易质地变化(水分流失)和霉菌生长,缩短蒙古奶酪的货架期。因此,蒙古奶酪的保存需要其他新方法以延长其保质期。蒙古奶酪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深受人们喜爱。奶酪在商业化过程中的主要损失之一发生在储存期间,其中常见的是细菌,霉菌和酵母对奶酪的污染,并且可能产生异味,
近年来,用于食品包装的环境友好型可食性薄膜已被认为是重要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未来有取代部分塑料材料的趋势,在采用可食性包装膜对食品进行保护和运输的过程中,薄膜需要满足一定的机械强度、阻隔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本论文在团队前期对复合蛋白基可食性薄膜开发制备的基础上,以乳清分离蛋白(WPI)、酪蛋白酸钠(Na Cas)为成膜基材,以甘油(Gly)为增塑剂配制成膜溶液,干燥法制备薄膜,利用低温等离子体(Pla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具有低能耗、色域高、发光效率高、柔韧性好、能够自主发光等优点,在电视、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智能包装等显示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用作OLED器件发光层的发光材料主要为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其中,荧光OLEDs的理论最大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max)仅为5%,无
食源性微生物污染问题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由于抗生素滥用所产生的耐药性以及传统高温杀菌体系对食品品质的负面影响促使新型杀菌技术进一步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于健康和环境安全,精油作为纯天然抗菌剂具有抗菌性并且对人体无害,因此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尽管精油作为天然抗菌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是由于存在的一些缺陷限
胶原蛋白肽是以胶原蛋白或明胶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处理,再经加工制得的一种产物。胶原蛋白经水解后,使内部活性基团暴露,从而发挥生物活性。暗纹东方鲀是一种溯河洄游型鱼类,随着养殖技术逐渐成熟,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暗纹东方鲀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暗纹东方鲀鱼皮作为暗纹东方鲀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常被直接加工食用,口感鲜美且富有嚼劲,但由于外层皮肤的刺会给人不适的口感,往往会影响直接食用。因其胶原
酱卤产品是一种风味独特且长期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制品。在传统的酱卤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汤、料通常重复使用,顾名思义为循环卤煮老汤。目前,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追求日益提升,因此,研究酱卤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卤汤的营养、风味、感官等特性的变化对于实现酱卤肉制品的绿色生产以及进一步研发精细化加工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新鲜猪肉里脊、香辛料包、食盐和水为原材料进行十次定量循环卤煮制备肉汤(卤汤)样品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可导致人类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x)是STEC最关键的致病因子,但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如紧密粘附素(Intimin)、肠溶血素(Enterohemolysin,EhxA)等在STEC致病性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细菌生物被膜可帮助细菌抵御外界不利因子的干扰。
竹荚鱼是一种富含营养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鱼类,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远洋捕捞后应立即冷冻,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保质期。从冷冻水产品的低温物流过程来看,冻结速率直接影响冻品品质,浸渍冻结具有优于常规冻结的冻结速率,但冻品会受到冻结液的污染,从而限制其应用。其次,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鱼肉的理化变化会导致变色、变味、干耗,不良口感和脱水。水产品在冻藏前镀冰衣可延缓其干耗,以及脂质和蛋白质
小黄鱼又称小黄花,是4大海产经济鱼类之一,是在我国渤海、东海及黄海南部等海域生长的主要鱼类。与其他可食用海水鱼类相比,小黄鱼鱼肉口感鲜美,同时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价值高。另外在中国传统医学上,小黄鱼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除此以外,与其他海产鱼类相比,小黄鱼还具有人工养殖体系成熟,产量大的特点。本研究以速冻和慢冻两种冻结方式处理后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