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幻灯到电影:《申报》早期影响广告研究(1872-1913)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倘以中国早期自主拍摄的剧情影片——1913年上映的《难夫难妻》为时间起点,向前或向后研究,都有许多历史学、电影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在IMDb数据库里,这部电影是目前可查的最早由中国人自主拍摄的剧情短片,被标注为由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Asia Film & Theatre Company)出品。
  以此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前追溯,《难夫难妻》上映之前的时期,将是内外部因素一齐作用,并最终促生此次拍摄实践的时期。这段时期,是外国电影的传入期,也是中国电影的发生期;是外国电影进入并影响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电影吸取国外经验,学习、积淀并行的前史;是中国电影兼收并蓄,向各门类演出形式借鉴参考的一段历程,也是中国电影人由熟悉的演出形式中抽身并同时进行影像创作的酝酿期。
  因此,1913年以前的影像发展史,是中国放映和观摩外国影像的接受史,是外国影像和观念的传播史,是具有中国特征的影像的起步史,也是中国本土电影摄制的尝试史。
  对1913年以前影像发展史的研究,若放置在大的历史研究的范畴来看,剖面众多,比如,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宗教、人们日常生活等多种因素对这段史中影像发展的影响,或反过来,通过国内外影像作品本身的变化,说明影像作品的意义及与受众关系的变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都在于,如何把“影像作品”和“理论”从相互对立的状态转变为相互支持的关系——如何能够既分析作品及催生作品的技术,又能够继续使用和发展文化意义上或史学角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释诸如“在当今对文化全球传播的理解中,中国早期影像还有哪些补充”、“中国电影的发生,是西方向东方单向流动还是中西方相互影响”这样的问题。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和思考,最终选择了“原境(context)重构”这一方式,从影像本身入手,去还原其所处的文化、政治、社会和宗教的环境和风味,也包括其所处的科技环境、使用环境和被使用环境,而这些,并不自动显现于影像本身,而需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加以重构。这种重构,基于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同时参照现代的视觉、传播等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因此,影像本身往往成为历史解说的主题和框架,对当前影像史或曰电影史研究中流行的种种二元性解释结构——包括作品与理论、文本(text)与上下文(context)、受众与影视受众的打破。
  不仅是针对历史本身,影像史的研究还须回到影像史本身重要的研究对象——影像。早期影像,尤其是1913年以前的影像呈现,无论是静态影像的照片、幻灯、影戏,还是动态影像的影视艺术呈现,多数已无确切的“影像”介质可查。 影像本身,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如戏曲、美术、文学等,这些门类有其自身的“群众根基”,在传播的过程中,先验地有其人类学的动机。影像的传播,需要在技术手段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其不同的呈现形式,因此,往往需要借助他力,尤其是早期受众更为熟悉的报刊作为载体,其中的新闻、广告等平面媒体传播类型作为介质,一步步达成其传播目的。因此,是影像选择了广告,同时,也是广告选择了影像。
  本文即锁定“广告”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影像广告的具体内容,完成探索影像史,或曰早期中国电影史的目的。在研究影像广告的过程中,本文重点研究《申报》这一“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作为一份中文商报,《申报》历经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历史阶段,成为近代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申报》的日常版面中,广告至少占据一半,因此,本文认为,《申报》的广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商业浮沉,其中的影像广告,其内容、设计、版式、刊例、频次等的变化,对研究1913年以前的外国电影传入史和中国电影发生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逐年逐日逐版的一一查找《申报》自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创刊,至1913年9月出现《难夫难妻》放映广告期间的影像广告。本文通过对《申报》的影像广告以及影响影像广告的代表性言论的详细考察,达成澄清电影史中诸多谬误的目的,同时,本文借由对浩繁史料的耙梳,逐渐整理出外国影像传入中国、中国电影发生与影像广告间的深层联系。希冀本文的一点探索,能够帮助厘清中国电影发展脉络,这对于了解中国电影史,或者用电影理论指导电影实践,将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络新闻事业整体发展十分迅速。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在经历了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之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国内网络新闻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本文以被称为“中国地方新闻网站第一品牌”的湖南省重点新闻网站红网为研究对象,结合受众心理学,对其展开网络新闻报道内容方面的研究。从优势、缺陷、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分析红网自身与
学位
当前,报业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的报纸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向市场化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但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市场化过程的不断进展,以及电视等媒体的日趋成熟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崛起,中国报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而专业报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前途和命运?  本文从医药行业专业报纸入手,对专业报纸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首先,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并对国内外关于专业报纸的研究进
跨入21世纪,人类对互联网的使用日渐广泛和频繁,互联网在越来越突显出自己作为媒体的基础性特性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质的同时,也已经成为一个相对集中的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民意集散地。网络舆论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如何全面地了解网络舆论的生成,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一个和谐的网络舆论场对于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本文试图对Web2.0时代的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学位
20世纪,伴随着电子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电子时代”。在电子时代,直观的图像成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图像是随着摄影术的发明而出现的,活动图像开始于电影。电视图像是从电影图像逐步走向独立,并随着媒介技术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的概念,它包括:电子技术时期的影像;数字技术阶段的拟像;电视与网络技术结合后的视像。本文立足中国电视系统,研究电视图像的流变。并将图像与中国电视节目和传播学结合起来,应用个案分析法、
学位
美国是全世界新闻传播教育开始最早的国家。我国新闻教育产生发展过程均受过美国的影响,甚至今天某种程度上仍在受其影响。新闻教育涉及到很多因素。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角度,通过研究中美新闻教育产生、发展过程,分析总结了其发展规律和相互影响,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新闻教育、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新闻事业的指导作用为目的,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交代
学位
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报业格局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相比消息、通讯等体裁,有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社论却发展缓慢,对社论的关注并没有受到重视,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社论数量就可以看出,目前除《南方都市报》以每天一篇的数量刊登社论外,其他的报纸很少刊登社论。随着网络媒体的竞相出现,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传统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从新闻纸向观点纸回归,除了提供新闻外,需要提供更多有价值
学位
皮埃尔·博纳尔是一位法国艺术家,二十岁时考入了巴黎的朱利昂美术学院,专修绘画,以八十岁的高寿而离去。博纳尔是纳比画派的一员,也是该流派非常重要的一位画家。在他一生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继承了传统,强调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开辟了绘画的新路线,他的艺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最终以独特的艺术面貌展现给世人,进入了世界艺术大师的行列,他被人称为“色彩魔术师”。博纳尔之所以在美术史上取得
本文以女性概念中的女性角色,意识与经验为基础,以后现代主义为分界线分析了女性在艺术领域中的参与过程与地位变化,梳理了女性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以女性艺术家的共性特征与如何将女性经验及情感表达转化成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按照女性艺术前,女性艺术时期和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艺术诠释了艺术史中女性艺术家的角色痕迹,以及她们对于人类艺术所做的探索,理论地阐述了女性生命体验与女性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
中晚明时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以及一系列新政的实施,社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革,文人和匠人的生活境况和处世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面对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下降的窘境,文人为了凸显阶层优势,利用自身的文化话语权主导了家具的审美鉴赏风尚,又为了彻底的和其他人群区隔开来,主动投入到家具设计活动之中。而朝廷对于匠人的人身束缚在这一时期逐渐放松,匠人的工艺热情被释放出来,也有意参与设计。于是这两种人群打
学位
“院体画”最初是指画院画家应皇帝要求所作的绘画作品,画院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当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风格样式,之后泛指一般画家效仿画院风格的绘画作品。院体画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审美形态反映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一部分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经过了唐、五代时期的发展,在宋代,院体画不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  关于院体画,之所以选择画家身份的角度,是因为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