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决定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元素,为了生产个大味美耐贮运的晚熟桃,对氮肥的使用进行合理运筹十分必要,为此2009年-2010年,以13年生中华寿桃为试材,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方式施肥植株对15N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以及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中华寿桃果实迅速膨大期前进行不同施肥量处理(复合肥N:P:K=16:8:20,0-2250kg/ha),测定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植株叶绿素含量,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以1500 kg/ha处理表现最佳,平均单果重比对照提高10.8%,产量提高26.4%,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提高约1个百分点。利用15N示踪技术检测膨大期前施肥氮素的吸收分配,结果显示,处理2周后,无论是硝态氮还是铵态氮处理肥料氮均已运输到叶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中15N含量持续增加,采收时果实15N含量与同期叶片中的含量相当,但无论是叶片还是果实铵态氮处理的15N吸收量都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膨大期前所施氮素,在翌年植株新梢迅速生长前期花与果实中15N含量都显著高于当年春季萌芽前施肥处理,表明果实膨大期前适当追肥不仅提高了当年的果实产量与品质,而且也有利于第二年桃开花坐果与幼果发育。2、果实采收时对前一年果实迅速膨大期前、当年萌芽前以及新梢迅速生长期追施15N的植株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新生器官(叶片、新梢、果实)中的Ndff%值,以前一年果实迅速膨大期前的处理最高;从肥料的分配率看,各处理约40-56%的氮分配在多年生枝干与根系,35%左右分配在新梢与叶片,6-20%分配在果实;不同施肥期比较,夏季施肥处理主要分配在多年生枝干与根系,果实的分配率较低;不同时期处理15N的吸收利用率依次为:21.00%,16.12%,17.69%。3、不同施肥方式影响了氮素的吸收与分配,萌芽前环状沟施肥,约44.8%的肥料氮分配到新梢与叶片,而放射沟处理仅38.44%的肥料氮分配到新梢与叶片;夏季放射沟施肥处理多年生枝干与根系分配率为55.14%,环状沟施肥为57.05%,对果实而言,放射沟分配率为6.58%,环状沟为8.27%;15N的吸收利用率均为环状沟高于放射沟。4、萌芽前根外追15N -尿素,枝干对15N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吸收的15N在树体内的运转分配受生长中心的控制。萌芽前根外追氮能促进氮素向新生器官的分配,盛花期从花器官中检测到15N,且Ndff%为前一年果实迅速膨大期前处理的2.39倍。根外追尿素明显地改善萌芽后早期叶片质量,叶绿素含量提高,增强了叶片功能,提高坐果率,有效增大果实体积,从而提高了果实单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