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文学批评家、作家。作为批评家,他在俄国、西欧乃至东方等各种文学研究方面都颇有建树,费·陀思妥耶夫斯基、斯特恩、李白等作家都在其批评视域下独放异彩。其中,什克洛夫斯基的陀学批评论著在学界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为陀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批评视角,其独特的批评方法及批评观点使之成为陀学批评史上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主要剖析什克洛夫斯基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体裁、主题、意象的研究观点,并将什克洛夫斯基与罗曼·雅各布森、米·巴赫金、弗·叶尔米洛夫三位同时代批评家逐一比较,借这场“赞成与反对”的对话挖掘什克洛夫斯基的陀学批评特色,阐释其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内涵特征。
本论文在结构上分为绪论、论文主体、结语及参考文献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了梳理评述,指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从什克洛夫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体小说《穷人》及长篇小说《死屋手记》的体裁研究入手,阐释批评家对两部作品的体裁渊源及特征的解读,揭示其批评视域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希金、莱蒙托夫的关联,总结什克洛夫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裁研究的突出贡献。
第三章着眼于什克洛夫斯基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醉酒人”及“彼得堡悲剧”两个主题的研究,论述什克洛夫斯基视野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善良且软弱的醉酒人”的思想内涵,揭示什克洛夫斯基关于“彼得堡文本”的特殊发现。
第四章主要介绍什克洛夫斯基对《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中的“墙”以及《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斧头”两个意象的解读,重点阐释什克洛夫斯基针对两个意象在不同作品中的隐喻意义分析。
第五章主要从“人物成对”、“作者与主人公”、“重复”三方面梳理了什克洛夫斯基与米·巴赫金、弗·叶尔米洛夫、罗曼·雅各布森三位同时代批评家关于陀学的对话,揭示什克洛夫斯基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的独到见解。
结论部分概括了本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剖析什克洛夫斯基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体裁、主题、意象的研究观点,并将什克洛夫斯基与罗曼·雅各布森、米·巴赫金、弗·叶尔米洛夫三位同时代批评家逐一比较,借这场“赞成与反对”的对话挖掘什克洛夫斯基的陀学批评特色,阐释其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内涵特征。
本论文在结构上分为绪论、论文主体、结语及参考文献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了梳理评述,指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从什克洛夫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体小说《穷人》及长篇小说《死屋手记》的体裁研究入手,阐释批评家对两部作品的体裁渊源及特征的解读,揭示其批评视域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希金、莱蒙托夫的关联,总结什克洛夫斯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裁研究的突出贡献。
第三章着眼于什克洛夫斯基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醉酒人”及“彼得堡悲剧”两个主题的研究,论述什克洛夫斯基视野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善良且软弱的醉酒人”的思想内涵,揭示什克洛夫斯基关于“彼得堡文本”的特殊发现。
第四章主要介绍什克洛夫斯基对《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中的“墙”以及《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斧头”两个意象的解读,重点阐释什克洛夫斯基针对两个意象在不同作品中的隐喻意义分析。
第五章主要从“人物成对”、“作者与主人公”、“重复”三方面梳理了什克洛夫斯基与米·巴赫金、弗·叶尔米洛夫、罗曼·雅各布森三位同时代批评家关于陀学的对话,揭示什克洛夫斯基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的独到见解。
结论部分概括了本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