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再审与事实错误认定的原则和规则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都无一例外地认识到,公正审判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最谨慎、最具权威的法官都有被外界因素蒙蔽了双眼的时候,无论是多么理性的刑事诉讼程序都出错的时候,因此,应当正视刑事裁判中错误的存在,并尽量避免错误,努力纠正错误。刑事再审程序,正是纠正错误的机制,是针对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纠正的特殊救济程序,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刑事再审程序缺陷较多,致使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再审难”和“无限再审,再审不受限制”两个极端现象,背离了再审程序设立之初衷。本文在对再审的基本理论进行评价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再审事实题材的分析认识,试图总结出事实审再审的原则和规则,以期望对我国的刑事再审制度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知识产权滥用形成的垄断在知识经济时代已成为垄断的重要形式之一。震惊世界的微软垄断案,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知识产权保护的另一方面:一味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是使我们忽略了
由于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与保守党的“撒切尔主义”政策体系之间的趋同,目前在学术界部分学者中存在一种简单化观点:即“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右倾化”和“新自
新中国成立时期物质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受前苏联经济体制影响,我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制度,然而在迅速恢复生产的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存在无法更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
文章从政治和民事诉讼的关系着手,通过对中外政治构架与民事诉讼制度建设关联度的比较,探寻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并从政治和宪法层面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治的完善提供了
受市场经济和户籍制度的影响,乡村社会蜕变为一种“半熟人社会”,宗族式的传统权威衰弱,行政权威又格格不入,乡村社会需要一种有效性的新式权威的植入。笔者在对被誉为“乡村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广大网络用户在掌握网络技术的同时,却没有形成成熟的网络人格和网络道德,使得在网络环境下道德下滑,行为失范,各种伦理问题层出不穷,犯罪急剧增加,极大威胁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