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微生态初步研究及中医证型特征分析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病毒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现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其特征是 HIV特异性攻击辅助性 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以及相关肿瘤的发生。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常常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而在各种机会性感染当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约占50%,可为多种病原菌同时存在。据统计显示,艾滋病患者当中高达80%发现了肺部病变情况,而其中的90%属于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感染不仅仅是艾滋病相关的常见机会性感染,它还是导致全世界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AIDS的肺部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以及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病率都较高。艾滋病合并的肺部感染具有多样性,混合性和难治性,同时常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有些国家和地区以巨细胞病毒感染和PCP为多见,其次为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以肺结核为主。目前很少有研究对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病原谱进行系统的分析描述,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国内关于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原谱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小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由于呼吸道标本送检率低、送检呼吸道标本的合格性差以及检测技术手段和水平的限制,导致得出的结论可能与临床实际不大相符,或者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果不一致。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相对于普通肺炎患者其病原谱较为复杂多样,普通的痰标本由于易受到口腔、咽部定植菌的污染,难以代表下呼吸道的病原特征,病原学诊断准确性相对较差。所以,通过准确性较高的病原学检测研究本地区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原谱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在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独到的认识,多年来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发挥中医药特色,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已有深入的认识,在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因此,通过中医证型特征的研究,探讨其与肺部感染病原分布的联系,为临床上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辩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发挥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优势。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原谱;初步探讨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微生态;同时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收集121例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取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涂片、培养,取肺组织(TBB)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病原谱;应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病原检测阳性的30例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菌群16S rRNA序列进行初步分析。  2.对病原学确诊的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调查、辩证,探讨其中医基本证型特征。  结果:  1.共检出细菌71例(41.8%),分支杆菌19例(11.2%),真菌54例(31.8%),耶氏肺孢子菌21例(12.4%),巨细胞病毒5例(2.9%)。  2.细菌中以条件致病菌居多,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支杆菌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真菌中最常见的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3.肺部多重感染占比74.7%,以两种病原重叠感染为主88.2%(60/68)。  4.多重感染主要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中,其平均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值<50/uL。  5.相对于传统细菌培养,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在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中可见较为丰富的菌群分布;同一菌种可见不同程度的变异。  6.中医基本证型以肺肾两亏证为主(47.3%),其次为痰湿阻肺证(23.1%)和痰热壅肺证(20.9%)。  7.中医证型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中,均以肺肾两亏证所占比率最高,肺脾两虚证最低,肺肾两亏证的比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但不同年龄段中各证型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8.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的分布中,男性以肺肾两亏证和痰热壅肺证为主,女性以肺肾两亏证和痰湿阻肺证为主,但不同的性别中各证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9.CD4计数与各证型分布的关系:CD4≤50/uL和(51~200)/uL两组患者中均以肺肾两亏证居首位;CD4范围在(201~350)/uL及>350/uL患者中,均以痰湿阻肺证最为常见。差别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广州地区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原谱从多到少依次为细菌、真菌、耶氏肺孢子菌、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条件致病菌居多,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真菌以马尔尼菲青霉菌为主;多数患者为多重病原感染;CD4≤200/uL患者发生肺部多重病原感染的风险较大。  2.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的非培养法可检出更多病原菌,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方法;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存在一定的微生态多样性。  3.广州地区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中医基本证型主要以肺肾两亏证、痰湿阻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病理因素以“虚”、“痰”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其病原分布、CD4+T淋巴细胞数与中医证型分布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组慢性、渐进性、弥漫性、致命性的肺部纤维化疾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间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由于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约为0.123%,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在银屑病中最常见的
目的:本课题借助探究健脾补肾颗粒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MG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从细胞因子方面探寻健脾补肾颗粒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免
目的:探讨孕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母婴传播情况,并对其感染率及感染分型进行分析,以期早期发现孕妇生殖道良恶性病变,降低新生儿因母婴HPV垂直传播而倒是的HPV感染性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