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综合了聚合物与金属各自的优点,是制备可靠、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的选择之一。本文主要以聚丙烯和铝合金为基材,首先在采用机械抛光、化学刻蚀与阳极氧化等手段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接着分别采用传统热压和超声波辅助热压成型装备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铝合金复合材料,通过溶解铝合金法、超薄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技术,研究了聚丙烯/铝合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综合了聚合物与金属各自的优点,是制备可靠、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的选择之一。本文主要以聚丙烯和铝合金为基材,首先在采用机械抛光、化学刻蚀与阳极氧化等手段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接着分别采用传统热压和超声波辅助热压成型装备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铝合金复合材料,通过溶解铝合金法、超薄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技术,研究了聚丙烯/铝合金复合材料的连接界面结构与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铝合金表面处理首先对切割铝合金板材表面进行机械打磨、抛光;接着对抛光后的铝合金表面进行硝酸(HNO3)和烧碱(Na OH)洗涤,去除氧化层并生成微米级凹坑;最后,经过实验优选,选取以磷酸作为阳极氧化电解液进行恒流法阳极氧化,制备出具有微纳米结构形貌的铝合金表面。SEM显示,电流密度为4A/dm2的阳极氧化铝合金试样(Al-L1)表面孔径尺度范围为125-145nm,表面呈微-纳孔状结构;16A/dm2的阳极氧化铝合金试样(Al-L2)表面孔径范围为165-185nm,表面呈现微针尖状结构。去离子水接触角实验表明,阳极氧化铝合金表面接触角小于抛光铝合金表面,表面具有更好的湿润性,能更好地与聚丙烯进行热压成型。2.热压成型聚丙烯/铝合金及其界面结构与性能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获得最佳聚丙烯/铝合金热压成型工艺参数:压力0.6MPa、模温185℃,压制时间15s。实验结果表明:铝合金/聚丙烯复合件N/A1-L1、N/A1-L2的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9.77MPa、11.35MPa;溶解铝合金后,SEM显示与之复合的聚丙烯表面存在未完全填充的微纳米结构,从而减弱界面强度;去离子水接触角实验显示,N/Al-L1、N/Al-L2复合件的聚丙烯表面接触角分别为98.5°和108.3°,均大于纯聚丙烯表面接触角94.6°;SEM显示聚丙烯与铝合金在复合界面形成了微纳米互锁结构,N/A1-L1、N/A1-L2复合件的结合层厚度分别为6.22um、6.47um;拉伸-剪切失效界面显示复合件失效方式均为内聚失效。3.超声波热压成型聚丙烯/铝合金及其界面结构与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压制工艺,在压力0.6MPa、振幅50%、温度185℃、压制时间15s、超声时间5s的工艺条件下对铝合金/聚丙烯进行热压成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件U/A1-L1、U/A1-L2的拉伸-剪切强度分别为18.96MPa和19.14MPa;溶解铝合金后,SEM显示聚丙烯/铝合金复合界面困气明显减轻,界面出现微观“根瘤”互锁结构。接触角实验显示,反向溶解U/Al-L1、U/Al-L2的铝合金后,聚丙烯表面接触角分别为129.6°和136.4°;SEM显示U/A1-L1、U/A1-L2复合件界面层厚度分别为3.86um和5.40um;XRD显示复合界面的聚丙烯表面出现了β晶型;复合件拉伸-剪切失效界面均为内聚失效,并且聚丙烯失效表面呈现严重的塑性形变。综上,采用合适的阳极氧化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微纳结构的铝合金表面,与聚丙烯成功实现了热压复合成型;在此工艺上引入超声波,有效地提高复合件界面强度,拉伸-剪切强度最大提升达94.1%;复合界面呈现“根瘤”状微纳互锁结构;界面失效为内聚失效形式,聚丙烯表面出现较大的塑形变形。超声波热压成型更有利聚丙烯/铝合金直接复合成型。
其他文献
地震、飓风以及洪水等灾难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会严重影响工程结构的健康状态并诱发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情况。这些外力的影响在设计之初是不容易被预测到的。由于这些原因,近年来被称为结构健康监测(SHM)的技术已经出现,为工程学科的不同分支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健康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在结构的使用寿命内检测结构或材料的性能退化程度。SHM系统中包含有大量的节点阵列,这些节点连续地监测一定数量的传感器,根据所监视传感
伴随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汽车与通信、信息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迎来了汽车行业的智能网联化时代。智能联网的加入不仅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减缓了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同时也降低了汽车事故的发生。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ECU被攻击时,则可能面临部分ECU失控影响驾乘人员安全,或在停车时被控制解锁造成车主财物损失等诸多问题。目前,引导汽车电子软件发展的AUTOSAR组织通过E2E(ECU to ECU)通信防
本文以某国产品牌SUV轿车为研究对象,运用汽车高频噪声分析方法——统计能量分析法(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SEA)进行声压级分析,对样车进行高频建模,确定了车内各个部件对驾驶员和后排乘客的噪声贡献量并对贡献量较大的部件进行声学包优化,对贡献量较小的部件进行降本方案设计,最终使整车声学包重量减轻5kg,驾驶员和后排乘客耳旁的噪声声压级降低2.3d B。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近些年来,配备自动变速器的乘用车占比逐渐增高,其中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变速器是比较热门的一种新型变速器,越来越受到各大汽车公司青睐。伴随而来的问题是DCT变速器易产生敲击噪声,变速器敲击噪声是汽车传动系统中一种主要的噪声,具有噪声级跳跃和宽频带现象,容易造成驾乘人员的烦躁,已成为影响整车品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对于手动变速器齿轮敲击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但对于D
路径规划模块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决策和轨迹规划作为路径规划模块中的关键技术,是无人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针对无人车在多车道复杂变道公路场景中的行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通行高效性等方面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多约束局部路径规划方法,为无人车规划出一条安全且舒适的行车轨迹。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首先针对无人车在多车道结构化复杂公路场景中的行驶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决策方法,使得无人车在道路行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自动化在各个领域迅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成为热门。轨迹跟踪控制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最后一道技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无人驾驶车辆性能的主要评价标准和体现形式。因此,研究轨迹跟踪控制,找出能够快速、稳定地跟踪参考轨迹的控制策略,对实现无人驾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对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配电箱金属表面腐蚀检测与腐蚀等级分类,可以协助配电箱维护人员做出及时的判断并进行相关的防腐处理。目前存在的金属表面腐蚀检测方法较为繁琐,耗时、耗力且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很难快速得到较为准确的金属表面腐蚀等级信息。近年来作为深度学习算法代表之一的卷积神经网络在数字图像及视频处理方向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对配电箱金属表面腐蚀等级检测提供了思路。本文配电箱金属表面腐蚀图像样本来自于湖
汽车智能化产业逐年快速发展,为汽车技术面临的各方面挑战提供了更多高效且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汽车主动避撞技术作为汽车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改善和解决车辆碰撞事故的主要手段。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真实交通环境,单一纵向制动的汽车避撞系统显然不能覆盖所有的危险事故场景,因此主动避撞技术需针对多发典型工况细化研究,以应对更多危险事故场景。在日常驾驶环境中前车危险切入极易发生追尾和斜角碰撞,此类工
增材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制造界的一颗新星,这一领域集合了新兴材料研发技术,计算机测控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成为热门的先进制造技术学科。金属构件的增材制造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成形结构的宏观、微观组织结构的调控。本文构建了激光能量辅助等离子弧载粉增材制造实验平台,从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结构等方面对脉冲激光辅助电弧增材制造和连续激光辅助电弧增材制造两种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数值仿真技术、结构负载声发射检
行星轮系作为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因其传动效率高、传动比范围广和承载能力强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混合动力行星轮系可实现改变转速、转矩与驱动方向等作用,能够满足车辆不同循环工况的需求,但由于齿轮内部非线性激励丰富,齿轮副间承受载荷较为复杂,使其容易发生齿轮接触疲劳破坏,影响齿轮传动性能,导致车辆安全性能大大降低。为了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的可靠性,与保证驾乘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