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东亚经验研究与启示——基于产品空间理论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近四十年间发生了奇迹式的增长,目前人均GDP已突破8000美元,进入了中高收入阶段。但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使中国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中国地处东亚,与东亚各国有着相似的贸易环境和发展历程,研究东亚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对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微观产品的角度,运用产品空间理论研究了东亚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通过产品空间理论解释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即一国会因为自身初始能力的不足,无法支撑产业升级跳跃,从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应用转移概率矩阵对比分析了不同收入组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的比较优势演化情况,以此来分析不同收入组之间产业升级情况的差异,同时分析中国现阶段比较优势演化即产业升级所存在的风险。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1966年至2015年以SITC四位码分类的765种出口数据,实证检验对比了跨越组和陷入组的跨越升级路径,为中国今后中国的升级路径选择提供了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跨越组国家的升级路径表现为对现有资源的背离的跨越式升级,而陷入组国家的升级过程为遵循资源禀赋的渐进式升级路径,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升级路径与陷入组国家相类似,若想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对先进国家的模仿,完成创新能力的积累,通过创新产品,实现背离原有资源禀赋的跨越式升级。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上海汽车工业为分析研究对象,着力分析了上海汽车工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吸收和技术积累,如何实现国际技术扩散的过程。本文的目的是强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适应
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近年来国内外舆论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和亚洲的金融危机揭示出不适当的汇率制度是危机爆发的一
该文围绕"B股发展"这一主题,从B股市场现状及其成因、金融创新、市场监管等多个角度予以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对B股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设想,并对B股的未来抉择进行了尝试
当前,短期行为普遍而严重地存在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中,由此而诱发出种种问题,特别是它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企业不能长期发展,企业很难真正成为优秀的、始终立于不败之
一国对研发的投资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开放经济下的内生型技术进步理论又强调了这一关系,并定义了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受其贸易伙伴国研发投资影响的若干渠道.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