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转移机制仍未完全明了。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实验模型,有利于结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有效防治方案的探索。本课题尝试应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初步研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结肠癌肝转移中的分布及表达特点。方法(1)囊袋法建立盲肠原位移植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将小鼠结肠腺癌细胞(CT26)注射进小鼠项背部皮下,生长出瘤块后,切成2mm大小的小块,囊袋法将瘤块原位移植到小鼠盲肠肠壁上。术后观察大体情况、自然生存时间和肝转移率等。(2)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表达水平观察: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组织切片。组织切片经常规脱蜡和水化后,过氧化氢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修复抗原,加一抗抗小鼠α-SMA单克隆抗体,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和SABC复合物,新鲜配制DAB液显色。结果(1)小鼠皮下接种后3周长出直径约2cm的肿块。术后3周剖腹检查(n=5)见左下腹均有肿块,肝脏表面未见结节;术后4周时,剖腹检查(n=5)见左下腹肿块较三周时增大,其中2只小鼠可见邻近肿瘤的小肠壁有转移结节,3只小鼠肝脏表面见癌结节。术后3结肠癌转移率40%,术后4周转移率60%。(2)癌组织(n=5)和癌旁组织(n=5)内均可见α-SMA阳性细胞。未转移组肝组织(n=5)中1例见α-SMA阳性细胞。转移灶(A组)中HSC的活化数量和强度较癌旁组织(B组)有显著差异,而癌旁组织又明显高于未转移肝组织(C组)。A、B、C三组阳性面积分别为26594.99±10170.42μm2,6157.03±2164.24μm2,1404.22±2901.31μm2,数密度分别为0.01274±0.007475/μm2,0.00310±0.001575/μm2,0.00064±0.001327/μm2,三组间阳性面积和数密度比较P<0.05。结论囊袋法盲肠原位移植瘤块法是制作结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方法。HSC的活化数量和强度随着转移的进展而增加,提示HSC的活化引起的局部微环境改变可能是结肠癌肝转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