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承载力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e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社会活动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变化之中,且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又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譬如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环境与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增速最快的区域之一,对其生态承载力及土地开发现状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论文利用珠三角地区四期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借助转移矩阵及土地利用动态度对2005-2018年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珠三角地区建设用地、耕地两类土地的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为7.03%以及-4.14%,60%的建设用地是由耕地转化而来。从时间尺度来看2005-2010年的总体的土地变化情况要比2015-2018年高0.34%,从空间角度看珠三角内圈城市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要高于外圈城市。(2)在研究期间珠三角地区的生态足迹总体上升,各类土地中生态足迹增长最快的前三位分别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林地。珠海、佛山两市因积极的产业调整在研究期间内化石能源的生态足迹有明显下降,而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稳步上升。肇庆、惠州、东莞和江门四市因其产业定位在研究期间化石能源的生态足迹为上升趋势。(3)2005-2018年珠三角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总体为不可持续状态,在研究期间内生态压力逐渐增大。生态赤字由最初的2.5886增加到了2018年的4.338,十三年间生态赤字几乎翻了一倍。在空间分布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其中珠海、中山、广州三市在2005-2015年间其生态赤字均增长了三倍左右,江门、东莞、惠州、肇庆四市在研究期间,虽然生态赤字有所增长但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深圳以及佛山两市在2010年后其生态赤字开始逐渐下降,而2015年后珠三角地区除了广州的生态足迹继续快速增长之外其余各市的生态足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首先珠三角地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入海口地区,当地政府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地资源。其次各地市应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控制人口总数、控制城镇化扩张对森林和耕地的破坏等,缓减人类活动对生态承载力的压力。
其他文献
结合某厂板坯连铸机的实际情况,采用射钉法对生产的Q345和模具钢连铸坯进行凝固规律计算,计算结果与现有的连铸专家系统计算相互验证。根据连铸专家系统计算,计算得到板坯轻
SLA(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是一种具有成型精度较高,制件结构轮廓清晰且表面光滑特点的快速成型技术。目前,SLA技术制备成型件主要面临树脂体系黏度大、打印件力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一直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重要课题,而在这个课题中,实验教学的衔接是该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18年发行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对学生
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生物柴油技术,重点介绍了酸碱、生物酶及超临界工艺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我国生物柴油工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