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比较好的最佳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宏观经济基本稳定,既无波动,又无通胀。由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克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运行质量总体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2000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1年前三季度达到8,119亿美元。1953-1978年期间GDP增长率波动系数为154%,而改革开放以来,其波动系数明显下降为33%,“八五”和“九五”期间则分别为17%、12%。同时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增长率“八五”和“九五”期间分别为12%、8.3%。消费率由1995年的57.5%提高到2000年的60.8%,“九五”期间居民消费达到23.45万亿元,投资增长率为11.2%,财政收入增长率为16.5%。尽管如此,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却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不良资产上升,不堪重负;金融呆坏帐比率较大,信贷渠道不畅,社会信用制度急需整顿;财政赤字较大,国债市场需要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面临持续扩张的压力;股市风险加剧,泡沫太大,市盈率较高,急需规范整顿;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虽然中国经济的增长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但这种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高增长。因而所创造的繁荣也是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矛盾的表面繁荣。其背后是巨大的财政赤字、金融体系运转的不畅,自然资源巨大的浪费和宏观调控不力等等。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经济增长,而有效的经济增长是需要一个客观过程的。有鉴于此,为了真正实现经济的有效增长,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克服上述经济体制运行中所固有的弊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中的重大作用,本文选题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以期与热心于这方面研究的同志共勉。众所周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政策手段。正确运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面对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经济<WP=3>全球化的影响,如何运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中国经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实行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来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诸如,财政赤字、发行国债、通货紧缩等等,这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的实践,不仅对我国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财政货币理论。本篇论文围绕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探讨中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及政策主张,展开讨论。在全面介绍财政货币政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调节宏观经济的经验与教训,扼要地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美、德、英、日)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做法与经验。并就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应新形势的一些见解和主张。例如,“十五”期间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在“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法定目标约束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证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并明确提出在“十五”前期“反通货紧缩”,在中后期则实施有规则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例如,“十五”期间应适度缩小财政赤字的规模,逐步调整和完善国债市场,实行适度的国债调控政策,兼顾财政的周期性平衡;同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税费改革步伐,加大财政贴息的运作空间,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并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等等。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些基本概念、政策目标、政策实施工具及基本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中介绍了不同学派有关财政货币政策理论的不同观点,本部分还简要介绍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方式和效力。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几个典型国家的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相互配合的实践,以其作为参考,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三部分主要回顾了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相互协调发展的历史,我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这意味着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处于过渡时期,有其不成熟的特点。第四部分从财政政策角度论述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及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WP=4>的积极作用,分析了财政政策发挥其有效性的机制传导过程。第五部分从货币政策角度论述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分析了货币政策发挥其有效性的机制传导过程。第六部分在第三、四部分得基础上阐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货币政策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