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流浪汉小说以1554年发表的《小赖子》为鼻祖,虽然这部小说问世已有四百多年,但这一古老的文学体裁,不管对读者还是作家而言,都从未失去吸引力,并以一种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方式得到了新发展。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以J.D.塞林格、埃里森、索尔·贝娄、杰克·克鲁亚克等为代表的作家,也都在其创作过程中涉及这一文学体裁。传统的叙事模式与对人类生存状况及精神危机的精妙分析相结合成为现代流浪汉小说的一大特点。在美籍犹太作家贝娄的作品中,主人公因为各种原因到处流浪,不断寻找其精神立足点。流浪主题在贝娄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围绕流浪而反复展开的叙述结构导致了贝娄小说中的一种常见的叙事模式——流浪汉小说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贝娄的流浪汉小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流浪汉本身也具备了新的形态,即地域流浪汉与精神流浪汉两种形态。《奥吉·玛琪历险记》及《雨王汉德森》均体现了贝娄流浪汉小说的特色。本文试图在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和流浪汉小说理论的研究背景下对《雨王汉德森》的文本进行系统解读,力图说明贝娄不仅继承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显著特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流浪汉小说模式进行了革新和突破。一方面,小说继承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第一人称叙述、插曲式的故事情节、四处漂泊的流浪汉形象的塑造来实现人物在现实意义上的时空转换。另一方面,汉德森逃离美国、非洲历险及最终回归的整个过程被升华成为一次完整的灵魂之旅,同时也反映了这部小说的主题,即通过踏上非洲这片原始而又神秘的土地,充满疏离感的现代人寻求面对荒诞世界并在荒诞世界中生存的勇气。同时贝娄在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叙事方面也有所创新:首先,在流浪汉小说现实主义叙述中融入大量浪漫主义元素。其次,在流浪汉形象的塑造方面,汉德森成为现代的摩西和西西弗斯的结合体,拥有在荒诞世界生存并引领现代人走出精神荒原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小说还运用了其他一些叙事技巧如意识流、时间蒙太奇及开放式结局,使得这部小说更具深度和洞察力。笔者最后得出结论,《雨王汉德森》是一部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元素及存在主义思考为一体的现代流浪汉小说,极大地拓宽了流浪汉小说的文学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