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主教于鸦片战争前在东北地区就有传播,基督教则在1852年进入东北。本文以东北地方史志和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考察了1912年前天主教、基督教在东北地区传播的状况,试图对洋教传入对东北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全文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介绍了清末洋教传入东北的情况。西方传教士借助条约特权的保护打开了在东北传教的通道,营口开港对洋教在东北传入产生了重要影响。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列强向内地渗透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教堂早期多分布在地方沿海中心、经济中心以及交通线附近。天主教相对于基督教在发展的过程中侧重于内地,深入农村。第二部分,阐述了清末洋教在东北的活动。天主教与基督教为了扫除传教的障碍,兴办了大量的社会事业,包括医疗、教育、社会改良、慈幼等。由于自身的特点,天主教与基督教在东北地区采取了不同的传教方式,在社会事业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基督教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教育事业方面,天主教侧重于神学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基督教在高等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成绩突出。天主教传教士要比基督教传教士更注重开设教会的慈幼事业,社会改良及救济事业则是基督教的热心所在。第三部分,分析了清末洋教传入对东北社会的影响。天主教与基督教在东北的传播,造就了一群信仰与传统不同的民众,使得这一地区的宗教信仰复杂化,并引起了相互的冲突。传教士开办的各种社会事业客观上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加速了东北近代化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传教士是作为列强的侵略势力而来到中国的。这部分传教士倚仗传教特权势力在中国作威作福,勒索教案赔款,霸占田产,强取豪夺,欺压官民,与洋教传入的积极作用相比,其消极作用同样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