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游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助游是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行方式,其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03年,有个叫仲一的年轻人通过网友的帮助,以3000多元的花费周游了国内31个城镇。与主流的旅游方式不同,互助游是指经过实名认证的两人或多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互动和约定,以接待、结伴出游或聚会等形式相互提供旅行便利或帮助,提高旅游效率、获得物质及精神需求满足的交友互助式旅行方式。互助游群体表现出了许多与常见旅行方式所不同的特征,如交往频率高和交往关系深入,旅游者的交往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信任和互惠特征等。经过近6年的发展,这种新奇有趣的旅行方式渐渐进入国人的视野。几乎每天都有互助游的爱好者在全国各地进行着以互助为特征的旅游活动。 在以往的旅游交往研究中,学者们的焦点多集中在主客关系上,对旅游者关系、旅游者交往的研究相对缺失,尤其缺少对某一种特定类型旅游者互动关系的探讨。另外,对互助游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几乎空白。本文在缺少前人研究基础的情况下,尝试对这样一种新兴现象进行解读。主要拟解决的问题有:第一,互助游旅游者如何交往和互动?第二,为什么会出现包含这些交往特征的互助游旅行方式? 由于互助游话题的鲜活,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还不成熟,所以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使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网络数据和文本分析作为资料收集的方法,以获得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第一手资料的分析,从互助游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这一时间维度,描述了旅游者在网络社区、出游过程(包括点对点互助、结伴出游和聚会活动三种形式)以及出游结束的后续交往,在第五章总结出互助游旅游者交往的特征。随后在第六章中借用社会资本理论,通过结构、关系、认知和行动实现这四个方面对互助游旅游者的交往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交往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 研究表明,旅游者出于满足旅游需求和其他心理需求的动因,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网络,并且在这个半封闭的社区中进行着资源共享和互换,形成了共有的社会资本,通过与其他旅游者互动,借助他人的资源完成旅游活动或者满足精神层面的交往需求。旅游者在互助游中交往的特征包括:交往频率和深度比一般的旅游交往程度高;网络交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互助游活动中,旅游者的交往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信任和互惠特征;交往深度不同,对应着不同程度的旅游互动和旅行帮助;交往也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问题、误解和矛盾等。 本文是对旅游者关系研究的一个补充,并尝试通过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对互助游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旅行方式进行关注和解读,以期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议,为其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由于是对新现象采用新的视角进行理论解读的一次新尝试,本文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研究深度和定量分析有所欠缺。未来值得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相关学者对互助游现象,以及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趣和重视。
其他文献
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而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租金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领域中经济制度的实施绩效。为此,合同理论中的完全合同理论提出了解决信息租金问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新形势决定了对农村建设研究的重要性。村庄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方面,是新时期、新阶段各级建设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论文选择村庄建设
植被因子是水土流失预测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也是评价水土保持成效的重要依据。基于遥感技术的区域尺度上科学合理的结构性植被因子定义及其提取是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与生态环境
岩溶地貌在世界范围内发育较广泛,我国的岩溶地貌具有分布广、类型多等特点,以西南和华中地区分布最广。我国对岩溶地貌的研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近年通过地质学,地貌学,环境
的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抑或金融危机,世界各区域之间已展开创新竞争、正寻求低碳化经济模式和发展的可持续机制;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旨在促进区域资源有效利用与产业发展,其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