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的原因与手术疗效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的相关因素与手术疗效。方法:对于2007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原因及手术疗效。结果:本组40例患者,内斜视的发病年龄在0~4岁之间,施行内斜视手术的年龄为3~26岁,平均年龄12.8岁,其中3~6岁之间手术患者10例(25%),6~12岁18例(45%),12岁以上12例(30%);内斜视术后继发性外斜视的发生时间为6个月~10年以上,5年内的发生率占62.5%。继发性外斜视患者中15例有+1.00D~+5.00D的远视,19例单眼弱视,所有40例患者均无立体视。继发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有13例(32.5%)分别合并有D.V.D(2例)、外斜A征(5例)、眼球震颤(3例)、下斜肌亢进(3例)等其他类型斜视。共同性内斜视不同手术方式引起继发性外斜视的百分比为:双眼内直肌后徙术18例(45%),双眼内直肌后徙术联合一侧外直肌的缩短术9例(22.5%),单眼内直肌后徙术7例(17.5%),单眼内直肌后徙联合同侧外直肌缩短术6例(15%)。继发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为70%,其中,单眼内直肌复位术20例,正位率60%;单眼内直肌复位联合缩短术4例,正位率75%;单眼内直肌复位联合同侧外直肌后徙术7例,正位率71.43%;双眼内直肌复位术9例,正位率88.89%。结论:内斜视发病及手术年龄较早、单眼弱视、立体视缺失、合并有其他类型斜视是引起继发性外斜视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是造成这一改变的关键。继发性外斜视可以在内斜视术后短期或更长一段时间发生,所以一定要定期随访。双眼内直肌复位术或单眼内直肌复位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是治疗继发性外斜视的首选。
其他文献
<正>~~
会议
为推动BIM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以建筑施工企业应用BIM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筑施工企业BIM技术应用点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技术、经济、组织、人员、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以初一学生为被试,以英文生词(经前测,学生均不能识别汉语意思的英文单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室实验法,比较了多维英语单词记忆法和机械记忆法对单词的中文释义的记忆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住院治疗并出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其中
本文从银行金融同业业务风险点入手,逐项指出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信用债投资、同业票据业务的风险点及其审计方法,以期提升银行内部审计发现同业风险的能力,促进银行金融同业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28条指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
<正>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理生理特点为高心输出量及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可有效改善血流动
本文分析了澜沧县拉祜族聚居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指出了拉祜族聚居地经济的相对落后性,讨论了要使拉祜族聚居地经济发展起来,必须利用拉祜族聚居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位位置
对出现缺镁症的台湾青枣树进行镁肥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肥和叶面喷施硫酸镁均能提高台湾青枣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氮、磷、钙养分含量。单株施镁量200~400g,叶片镁含量最高
以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筛选壮苗生根最适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BA 0.2 mg/L+GA30.5 mg/L;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B